左传古蔡国研究【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 (20 届) 左传古蔡国研究 ——“夏,归粟于蔡”的背后 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 要] 左传记述的列国众多,具体叙述大多为几个大国,小国往往被连带而过,但这些小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蔡国正是这样一个处于强国环伺,诸侯争霸战略要地,蔡国在左传的叙述不多,本文试从左传中蔡国的一个小插曲来探析古蔡国的地理位置、邻国关系及战略意义等等,说明弱国无外交,中国历史统一性进程。 [关键词] 左传;蔡国;楚国;吴国;夏,归栗于蔡,探析 "Zuo Zhuan" Study of Ancient Cai Abstract:Zuo account of many nations, the specific narrative mostly a few large countries, small countries tend to be associated through, but these small countr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ave a negligible role in Cai is such a powerful waited for opportunities to feudal hegemony strategy Importance, little account of Cai in the Zuo Zhua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ai Zuo episode to a location in Ancient Cai, neighborly relations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etc., that the weak non-diplomacy, China Historical unity of the process. Key words:Zuozhuan;Cai;Chu;Wu;summer,Cai received food;analysis 一、《左传》中密码疑云 《左传》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记载“夏,归栗于蔡”短短五个字,你也许只是一个历史的看客,一边喝着茶,一边闲适地读着左传记载的这些离我们很遥远的历史,不经然间,这五个字就那么一带而过。然而就在你眨下眼皮稍作停留之后,却又发现它是显得那么突兀,是蔡国闹饥荒?邻邦的友好资助?春秋笔法!左公史笔之下,给人留下无尽的悬念。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中并没有出现自然灾害,没有这一年相关的水旱灾害记录,那是什么原因触使蔡国收到这么多的粮食呢? 蔡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先来看看《左传》定公四年发生在楚蔡之间的事件,我们或许能找到些线索: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杞伯成卒于会。六月,葬陈惠公。许迁于容城。秋七月,至自会。刘卷卒。葬杞悼公。楚人围蔡。晋士鞅、卫孔围帅师伐鲜虞。葬刘文公。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庚辰,吴入郢。[1]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早在定公四年的时候,周大夫刘文公在昭陵大会诸侯商讨侵楚事宜,而在这些诸侯中是有作为楚国的附属国蔡国的;后来蔡国灭掉了沈国,楚国就包围了蔡国,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围蔡之举并没有持续到定公五年,因为蔡侯以其子为吴国人质,得到吴国信任,与吴国大败楚国与柏举。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应该可以从《春秋左传正义》及另外两传中得到一些相关资料。 对于“夏,归栗于蔡”之举,晋代杜预注:“蔡为楚所围,饥乏,故鲁归之粟。”[2]这样,我们也就明确了“归栗”之举并不是天灾的原因,而是国祸引起的,原来楚国又包围了蔡国。同时得到了鲁国援助蔡国饥乏这个信息。 唐代学者孔颖达援引《公羊传》对杜预所注又做了一番解释,正义为:“《公羊传》曰:‘孰归之?诸侯归之。曷为不言诸侯归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穀梁传》亦然。贾逵取彼为说云:‘不书所会后也。’杜以传文唯言‘周亟矜无资’,自解鲁归粟之意,不言诸侯归之。诸侯或亦归之,要此经所书,其意不及诸侯,故显而异之,言‘鲁归之粟’。”[3]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羊传》所描述的“诸侯归栗”的情况,徐彦对《公羊传》此部分传文的义疏值得我们考究,“离至不可得而序,离至,离别前后至也。陈坐欲与中国,被强楚之害,中国宜杂然同心救之,乃解怠前后至,故不序,以剌中国之无信。”[4] 从上面的两段义疏,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公羊传》认为这些粮食是诸侯国“接济”给蔡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