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食养食疗学.ppt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药食养食疗学.ppt

中药食养食疗学 王 红 绪 论 食养,主要通过分析食物的性味、营养成分对人体的营养、养生作用。所谓性味,即中医的性味功效,通过中医辨证施食,以达养生目的。食物营养成分,是现代营养学中讨论的食物营养素。中医食养学内容是将中医辨证施食、食物的性味功效,结合现代营养学内容,探讨食物对人体滋养、维持人体生、长、壮、老作用。从现代营养学来看食养主要指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对人体的营养作用。 食疗,具有广义和狭义食疗之分。 广义食疗,是指凡有食物参与治疗万法。 本教材食疗学内容是指狭义食疗,即食物 中营养素与非营养素的治疗作用。 目前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目录包括:八角茴香、刀豆、姜(生姜、干姜),、枣(大枣、酸枣、黑枣)、山药、山楂、小茴香、木瓜、龙眼肉、白扁豆、百合、花椒、绿豆、赤小豆、杏仁、昆布、桃仁、莲子、桑葚、黑芝麻、黑胡椒、蜂蜜、薏苡仁、枸杞子、酸枣仁、杏仁、牡蛎、甘草、罗汉果、肉桂、决明子、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薄荷、丁香、香椿、白果、橘红、茯苓、红花、麦芽、荷叶、桑叶、鸡内金、马齿苋、鲜芦根、蒲公英、淡竹叶、胖大海、金银花、葛根、鱼腥草等。药膳,是将药物和食物通过合理组合,经过烹调而制成既有养生又有治疗作用的佳肴。药膳的治疗作用比狭义食疗强,属广义食疗范畴。 第一章 食物的成分与功效 第一节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与文化 战国时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不良趋势与苗头:高热量、高脂肪、高钠; 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纤维素。 2004.11全国城市居民食物日摄入量 2007年全国城市居民食物日摄入量 第二节 中药食养食疗的思想及特点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二、辨证食治的思想 体质大致可分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晄质5类。 1、晦涩质:可见肤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脉沉涩缓,舌质暗紫。此类型体质可进一步发展为瘀血证。 2、腻滞质:可见体型肥胖,中脘痞满,舌甜粘,身重,胸满昏睡,脉濡或涩,舌苔腻。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痰湿证类似。 3、燥红质:可见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热便秘,尿黄短少,少眠心烦,舌红少苔。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阴虚内热,阳盛内热证类似; 4、迟冷质:可见形体白胖,形寒怕冷,唇淡,四肢冷,夜尿情长,脉沉无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阳虚寒证类似。 5、倦晄质:可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懒言,动辄汗出,月经淡少,脉细无力,舌质淡。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气血两虚证类似。 辨质食治属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部分。 晦涩质、腻滞质、迟冷质均忌生冷、寒凉食物,而应选用具活血、化痰利湿、温阳散寒的食物。 燥红质应忌温热,而应选用偏寒凉、具补阴生津、清热凉血的食物。 三、食物四味五性的实施 1、中医学认为中药的性质可分温、热、寒、凉四性。食物也分性,温、热、寒、凉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平性。食物中属平性多。 2、五味:中药中的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食物具备上述五味。五味具抽象性。 辛味:具行气、行血、发散作用。 甘味:具和中、缓急、补益作用。 酸味:具收敛、固涩、开胃作用 。 苦味:具宣泄、清热燥湿作用。 咸味:具散结、软坚作用。 现代药理学 辛味:多含有辣椒碱,可引起粘膜皮肤的烧灼感,从而反射性地提高体温与血压。 甘味:对金属类毒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酸味:增加胃液酸度,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有利于促进食欲、消化食物和防止消化道感染。 苦味:消炎、抗菌作用,其中钙、镁含量较高。 咸味:钾、钠氧化物、溴化物及碘化物含量较高。 五味调配得当,有益健康,反之则会带来弊端。 甘味——食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功能,但多食则易影响食欲。 酸味——增加食欲,增加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食酸味可损伤胃粘膜而致溃疡发生,影响牙齿的坚固,使消化功能紊乱。 苦味——可除湿、利尿,对肝、肾功能有益,但苦味过浓可抑制味觉神经,导致呕吐恶心。 辛辣——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但过食辛辣对眼疾、口腔炎及痔疮不利。 咸——可调味,增加食欲促进水盐代谢,但食成过量可使水盐代谢紊乱、血容量增加而血压高。心脑血管的疾病的凶手。 四、注重饮食禁忌 1、五味可入五脏,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脏各病均可根据各自性味相适应的食物进行选择。 2、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3、食物与季节的禁忌 中医学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学说。 春季为阳气升发之季不可服食辛辣之物,以致助发,而致内热、内火产生。 夏季不可过食油腻,不可贪食生冷,而致脾胃功能失调、内湿中生。 秋季燥热过甚,可

文档评论(0)

小青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