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内容为北京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第二部分1分析汉朝时期《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抗疟记载是根据《史记·太公世家》的记载古代中医认为疟疾是由于湿热之邪引起的,因此防治疟疾的方法是用清热解毒的药物2综述郑朝时期的《伤寒杂病论》指出辨证施治的原则王安石的《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体现了中医药理论的丰富性和实用性第三部分1《汉书》记载《汉书》是魏晋南北朝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如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遗址,结合地图可知④是河姆渡遗址,D项正确;①是半坡遗址,②是大汶口遗址,③是红山遗址,排除ABC项。故选D项。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的表述,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抗疟的记载②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病情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④《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①《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葛洪所作;②战国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病情;③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④明代李时珍作《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选A项。

3.《汉书》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反映了秦朝驰道()

A.能到达全国任何地方 B.奠定了统一六国基础

C.具有统一的修筑标准 D.将湘水和离水连接起来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朝对驰道修建的宽度和种树有明确规定,说明秦朝驰道具有统一的修筑标准,C项正确;能到达全国任何地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驰道是秦朝统一后修建的,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排除D项。故选C项。

4.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遵循天理,天理精深的意蕴都已经包含在圣贤们的著作里了,所以可以通过读他们的书去求理,朱熹的核心观点为万事万物均遵循天理,可以通过读圣贤书的方式求得天理,“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认为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天理,学习的目标在于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即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得天理,这与材料中朱熹的核心观点接近,D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这与朱熹认为的“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观点不相同,排除A项;“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强调人的自然欲求,是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且材料没有体现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排除B项;“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认为理在万事万物之中,但没有涉及如何求理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5.康熙年间,江苏嘉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以上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说明清朝前期

A.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B.专业性集镇的发展

C.自由雇佣制度流行 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答案〗B

〖解析〗

〖祥解〗

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年间,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促使一批农村集镇兴起和繁盛,B项正确;明朝时出现地域性商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制度的信息,雇佣关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是国内贸易而不是国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6.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