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1编辑课件

什么是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2编辑课件

什么是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3编辑课件

常见的职业危害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4编辑课件

生物性因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分泌物,因针刺伤、锐器伤、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各种经血液传播或呼吸道传播疾病病人的血液、体液都可能受到感染。目前在血液传播疾病中最具危害的是“乙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HIV)”5编辑课件

物理性因素:锐器伤: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高。被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其感染率是6~30%;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的感染率是3%~10%;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0.3%。6编辑课件

物理性因素:2.辐射损伤?:在ICU病房或手术室、导管室等为患者进行床头摄片、术中照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大多数护士由于放射防护知识及防护用具缺乏受到损伤,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的使用也可以引起皮肤、粘膜损伤。7编辑课件

化学性因素:1.化学消毒剂:护士每天接触化学消毒剂包括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护长期接触可导致胸闷、气短、接触性皮炎,手部色素沉着等症状。8编辑课件

化学性因素:2.细胞毒性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在化疗操作中,注射器稀释药物、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药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被人体直接吸收,对人体正常细胞或组织具有杀伤作用。可引起细胞突变致癌及自然流产。9编辑课件

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抢救病人、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清洗手术后器械。10编辑课件

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如何预防针刺伤国外研究表明,安全操作环境,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小心弃置;11编辑课件

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如何预防针刺伤:医院应在现有条件下,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12编辑课件

针刺伤后的处理①当被一般病人针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③用2%碘酊、75%乙醇消毒伤口13编辑课件

针刺伤后的处理④被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⑤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行登记填表。同时在刺伤后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监测HIV抗体。

14编辑课件

接触感染血液后该做什么?3、废弃物处理:体液或血液溢溅处理,当发生体液或血液溢溅时,用消毒液,如1:1000漂白水洒在溢溅液体上。15分钟后再戴手套擦净。15编辑课件

接触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使用戊二醛时,容器要加盖,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工作人员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到皮肤或眼

文档评论(0)

158****37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