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7.3 无形的神助攻:内隐记忆.ppt

(2.28)--7.3 无形的神助攻:内隐记忆.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内隐记忆的概念及其经典研究理解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理解并掌握内隐记忆的理论意义

内隐记忆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首次提出了内隐记忆的概念。将那些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称为内隐记忆;而把传统的、需要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统称为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的发现01

内隐记忆的发现最早描述内隐记忆的学者是法国近代哲学家Descartes。他强调了童年的惊吓体验会影响人的一生而个体并没有对这些体验的记忆。内隐记忆的发现01

首先对遗忘症患者的无意识记忆现象进行系统核查并指出其理论意义的是俄国医生SergeiKorsakoff(1889)。内隐记忆的发现01

较早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是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和Weiskrantz(1968),研究了遗忘症患者的启动效应。内隐记忆的发现01

具体实验程序:在遗忘症患者和正常被试进行了学习后,他们采用了四种方式对遗忘症患者和正常被试的记忆进行测量。再认回忆词干补笔cha___模糊字辨认任务内隐记忆的发现01

结果发现再认或回忆测量:遗忘症患者的成绩都远远低于正常人,表现出记忆损伤;模糊字辨认、词干补笔测量: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表现一样好。内隐记忆的发现01结果说明遗忘症患者在记忆的外显测验成绩和内隐测验成绩上似乎出现了分离。

内隐记忆的深入研究则得益于:任务分离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02

任务分离范式指内隐测验和外显测验的实验性分离,即操纵某一实验变量使其在不同的测验任务中表现出不同的效应。但大多数记忆测验均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识与无意识加工过程。任务分离范式很难将其加以完全分离。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02

加工分离范式Jacoby等(1991)提出了加工分离范式,是一种将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成分在一个简单的记忆任务中直接分离出来的实验设计技术。包含条件(inclusion):意识性提取(R)和自动提取(A)共同促进作业成绩;P(“旧”包含)=R+A(1-R)排除条件(exclusion):意识性提取(R)和自动提取(A)对作业任务的影响正好相反。P(“旧”排除)=A(1-R)通过对这两种条件下获得的结果进行计算,就获得了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率。R=P(“旧”包含)-P(“旧”排除);A=P(“旧”排除)/(1-R)。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02

(一)Tulving和Squire为代表的多重记忆系统说核心是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记忆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外显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系统内隐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系统主张系统说的多为神经心理学家。内隐记忆的理论意义03

(二)Roediger等人的迁移适当加工说Roediger(1989)等人反对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并不说明记忆系统存在着在机能上相独立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研究发现:实验性分离现象会有规律地依赖于加工方式。主张加工说的多为认知心理学家。内隐记忆的理论意义03

(三)整合的理论将静态的逻辑结构和动态的加工过程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地研究记忆这一复杂的系统,完整地描述其加工机制。内隐记忆的理论意义03

临床方面,采用逐步减少线索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广告与消费者领域,广告的无意识记忆测量法等;教育领域中,关于内隐学习的研究。内隐记忆的应用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