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19.“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ppt

(2.19)--19.“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浪潮”之下的从众心理

1案例引入2从众的类型3从众的原因4如何对待从众目录

1234第1章案例引入

片名:浪潮(DieWelle)导演:丹尼斯·甘塞尔主演:于尔根·福格尔/弗雷德里克·劳/马克思·雷迈特/詹妮弗·乌尔里希/克里斯蒂安娜·保罗...类型:剧情/惊悚制片国家/地区:德国语言:德语上映日期:2008-03-13(德国)片长:107分钟

剧情概述:故事发生在一所德国高中进行“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期间,影片的主人赖纳·文格尔是这所高中的老师。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文格尔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独裁统治”的社会实验。令人惊讶的是,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原本散漫无序的学生们逐渐变得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做课间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给这个团体命名为“浪潮”,还设计了一个专用的问候手势。他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只用5天时间,“浪潮”组织就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从最初的玩乐心态,一步步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甚至在最后“浪潮”行动被迫终止时,有人因为无法接受而饮弹自尽,酿成惨剧。

真实事件:《浪潮》取材于一个真实的社会心理学实验,196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叫罗恩·琼斯的高中教师为了让他的学生透彻的理解什么是极权,在班级里模拟建立了一个极权社会,名叫“第三浪潮”。只用了5天时间,琼斯就成功了,他的班级成为了一个微型的极权组织。在那里,每个学生都自愿放弃了自我和自由,融入至高无上的集体,并对集体的目标充满宗教般的狂热。最后,这场以游戏为开始的教学实验几乎失控。这个别具一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惊世骇俗地证实了极权主义与普通人生活之间的某种必然关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从众的力量。

“浪潮”无处不在1、教室里一个学生在演讲,即便没有受到感染甚至走神的同学,在演讲结束大家鼓掌时,也会跟着鼓起掌来;2、班会上大家举手表决通过某个决议,并不太以为然的同学,看到大多数人都举手,自己也会跟着举起手来;3、体育课上有人出糗,这时有几个男生发出“哄”的一阵笑声,接着哄笑声、叫喊声、口哨声混成一片,事后个别询问起哄的原因,有的同学回答就是:看到大家这样,我也这样了;4、课外的追星、追剧、追游戏,更容易“随大流”······

1342第2章从众的类型

从众的概念什么是从众?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倾向,简称从众,俗称“随大流”。

1342第2章从众的类型

1423第3章从众的原因

体压力渴求认同与权威迷信去个性化需要原因

从众的原因1、群体压力从众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人如果偏离群体,就要面对群体压力。为了减缓群体压力带来的心理紧张,人就会愿意接受来自群体其他成员的信息,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甚至改变原有的观点,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从众的原因2、渴求认同与权威迷信在群体当中,专横情绪和偏执情感极容易产生,一方面,他们渴求在群体中获得认同,其中包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也包括集体无意识状态下行为的认同;另一方面群体只要受到煽动则会将这一情感付诸于实践。正是由于集体受到无意识因素的支配,所以他们在面对群体领导时则更加迷信,更容易走向极端。

从众的原因3、去个性化勒庞曾经提出“群体是野蛮的玩偶”“群体冲动、易变、急躁”,“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据了上风”。

从众的原因4、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位于第三级别的爱和归属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伴侣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二是对“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浪潮”组织的出现,恰恰就满足了很多青少年对归属感的渴望。

1234第4章如何对待从众

1、客观全面的认识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态度的基础也正是认知;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使我们产生一个较为正确的态度。要想正确认知事物,不能只单方面的了解,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进行认知,才能最大程度的还原事物原貌。如果能对一个事物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就能正确的去对待,而没那么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从而有效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及行为。

2、坚定自我的态度这主要是指在我们面对事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