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两栖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两栖纲(Amphibia)(P370-391);两栖纲(Amphibia):;生物学特征:;学习要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第一节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P370);2.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P370-371)

(1)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在陆地繁殖

(5)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6)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大象最大体重11.8吨,

蓝鲸最大体重195吨;3.五趾型附肢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P371)

水生鱼类:重力影响小,借尾和躯体的摆动完成运动。

附肢偶鳍--结构简单,平衡器官;3.五趾型附肢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两栖类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P372)

①肺呼吸尚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的气体代谢的需要,必须以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

②未能解决在陆地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问题(皮肤防止蒸发的抗透水性与两栖类的皮肤呼吸完全对立);

③未能解决在陆地繁殖问题(卵必须在水内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完成变态以后上陆),因而未能彻底地摆脱“水”的束缚,只能局限在近水的潮湿地区分布或再次入水水栖。

皮肤的透性使两栖类在盐度高的地区(例如海水)生活困难因而它是脊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少的、分布狭窄的一个类群。;第二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P372);;雄蛙声囊;二、皮肤特点(P372);两栖动物的体壁;中轴骨

附肢骨;蝾螈骨骼系统图;宽而扁,无眶间隔,属平底型。枕髁两个。

骨化程度不高,骨块数目少。

颅骨通过方骨与下颌相连,为自接型连接。;;脊柱分区;椎体类型;附肢骨骼(P375);蛙骨骼系统图;;从两栖类开始出现胸骨,胸骨是陆生四足类所特有的结构。两栖类无明显的肋骨,故虽有胸骨,但不与脊柱形成胸廓。;上胸骨;髂骨;四、肌肉系统(P375);躯干背部的轴上肌由于水平隔的位置上移到椎骨横突外侧,因而体积已大为减缩,仅占躯干肌的一小部分。;五、消化系统(P376);第18章.两栖纲;肝脏;蛙类口咽腔;蛙类捕食动作;鳃:幼体呼吸器官

肺:成体呼吸器官

皮肤:辅助呼吸器官

口咽腔黏膜:辅助呼吸器官

外鳃:幼体和成体的辅助呼吸器官;外鳃:;㈡两栖类肺结构;肺的结构;陆生四足动物肺脏的比较;㈢蛙的口咽式呼吸;;㈠心血管系统;蛙类心脏模型结构图;;第18章.两栖纲;第18章.两栖纲;动静脉系统;两栖类的动脉;脊椎动物动脉弓基本模式;脊椎动物动脉弓的演变;动脉弓的演化;鱼类单循环示意图;包括淋巴管、淋巴窦和淋巴心等结构。;两栖类呼吸作用和血液循环都比较缓慢,体动脉中血液含O2量不高,全身组织不能获得充足的氧,因此新陈代谢率低。;八、排泄系统(P380);–幼体蝌蚪:前肾;成体蛙:中肾

–排泄物主要是尿素

–排泄系统承担调节体内水分的功能

–蛙的肾小球对水有很强的通透性,对于水栖种类维持

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功能较差,此功能由膀胱承担

(但仍不能补偿体表蒸发所造成的失水。因此,两栖

动物只能生活在湿润地区);雄蛙的肾脏(腹面观);雄蛙的尿生殖模式图;雌蛙的尿生殖模式图;排泄系统特点:;九、神经系统(P381);Ⅷ;基本结构(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大脑分化为两个半球,具原脑皮(为大脑皮层的雏形),有10对脑神经。

–在系统进化中,脑皮可以分为3个阶段:古脑皮、原脑皮和新脑皮

–古脑皮是原始类型的脑皮,灰质位于内部靠近脑室处,白质包在灰质之外。

–原脑皮出现于肺鱼和两栖类,灰质分为3部:位于脑顶部外侧的为古脑皮;位于脑顶部内侧的原脑皮(神经细胞已开始由内部向表面移动),以及位于腹侧的纹状体。

–原脑皮和古脑皮都与嗅觉相联系。;第18章.两栖纲;性腺

生殖导管

子宫:雌体所具有的结构

泄殖腔;青蛙的生殖;青蛙的生殖发育;雄性系统;蛙类生殖系统;㈡生殖方式;㈢生殖系统的特点:;第18章.两栖纲;蟾蜍抱对行为(迁徙中);蛙蟾类个体发育过程;蛙的胚胎发育过程;蛙蟾类胚后发育——变态;;十一、感觉器官(P382);蛙眼;两栖类眼结构示意图;㈡听觉器官(P382);两栖类听觉器官;鲵螈类的听觉传导系统;㈢两栖类感觉器官的特点;(四)、嗅觉:出现陆生四足类的两个特化特征:

内鼻孔(鼻腔嗅觉及空气进出通道)

犁鼻器(鼻腔腹内侧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口腔的空气或物体的化学性质);

;变温动物。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

皮肤裸露,出现轻微角质化。

具典型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五指(趾)型四肢,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心脏的心房出现分隔,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

出现中耳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