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人性论的统合与创新发展_张昭炜.pdf

中国儒学人性论的统合与创新发展_张昭炜.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I:10.13796/j.cnki.1001-5019.2023.04.003

中国儒学人性论的统合与创新发展

张昭炜,赵敬仪

摘要: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是中国儒学两种主要的人性论,且传统中以性善论为主流,除此

之外还有扬雄的善恶混、董仲舒的性三品等诸说莫衷一是。随着阳明学之弊的出现,以及阳明后学在惩

忿窒欲中遇到欲恶难以根除的困难,加上传入的西方宗教性恶论的刺激,儒者对性恶论的重视随之渐

显,儒学性善论亦面临挑战。在此影响下,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方以智正视恶,以“正”“余”论为基础,

开创性地将《周易》的飞伏引入人性论,突出性善论与性恶论彼此包含的柔性,建构出一种有别于传统

的相对的、动态的人性论,并由此统合中国儒学的主流人性论。此外,方以智还以“无善恶”与“有善恶”

的交轮,来有效救治重视超越之“无善恶”的龙溪学流弊。通过善的统摄与反统,恶既受到善的统摄,龙

溪学的“无善恶”亦受到善的反统,从而在正视恶时,更有利于防范性恶论的风险。总之,方以智的人性

论既能有效应对儒学内部出现的恶欲难除与无善之弊,在重视恶的现实性时,亦能形成整体导向性善的

合力,维护儒学主流的性善论。

关键词:方以智;性善论;性恶论;正余;飞伏;交轮

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23)04-0022-0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方以智的哲学精神”(21FZXB021)

作者简介:张昭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湖北武汉

430072);赵敬仪,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山东济南250101)。

中国儒学的人性论可分为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与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其中性善论作为主流

的显教,而性恶论多作为潜流出现。在明清之际的精英知识分子阶层,这种状况开始有所改变。从时代

背景来看,明代王阳明倡导孟子的性善论,随着良知学的盛势展开,在良知之善呈现多样性发展时,亦出

现诸多流弊;与此相伴而生,为对治这些流弊,儒者愈发重视恶。相反者相因,在性善出现问题时,性恶

可作为防范流弊的方案,这是从明代儒学内部自身发展来看,性善论的出偏刺激了性恶论的发展。另

外,明季西方的性恶思想传入,在外部刺激下,早期接触西方宗教思想的儒者参照西方思想,挖掘中国哲

学的性恶论资源,如许孚远之子许大受在批评西方宗教的基础上,强化《礼记》的“领恶全好,儒之宗

也”①。

按照主流的观点,孟子主性善,但是,深入《孟子》的文本,不难发现,孟子亦正视恶,正如张灏指出:

“与孟子之乐观人性论相伴而来的是一种幽暗意识。尽管这种意识表现的方式是间接的映衬,或者是

侧面的影射,它仍然显示孟子对人性是有警觉、有戒惧的。”②这种洞见是从中国儒学的内因来正视恶。

在孟子看来,恶起源于物欲的交引,要消除交引,须依赖寡欲等道德修养功夫。孟子的性善论具有理想

性、普遍性,具体实现的道德功夫却具有现实性,并且呈现为多样的个性。主张孟子性善论者,多从道体

上说理想,但具体的功夫实施极其艰巨,时间漫长,很难达到理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成为儒

学性善论的结穴。从宋明理学奠基开始,这一问题便提到核心位置,周敦颐在继承孟子寡欲说的基础

①许大受:《〈圣朝佐辟〉校注》,梅

文档评论(0)

文韬武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大学教师,教授职称、法学博士,从事教学10多年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