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以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概念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之间为最多,腰5骶1之间次之Oun,F/539i?soYRY131IMA5概述发病特点限0L

常发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诊断标准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跖屈肌力减弱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诊断标准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4、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5、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硬膜内马尾神经腰?神经根腰s神经根骶:神经根腰3.4椎间盘腰4、s椎间盘腰s骶:椎间盘图4-1下肢皮肤神经支配区域

突出部位腰?、椎间盘腰4s椎间盘腰s骶,椎间盘受累神经腰,神经根腰;神经根骶,神经根疼痛部位骶骼部、髋部、大腿前外侧、小腿前侧骶髂部、髋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骶髂部、髋部、大腿、小腿、足跟和足外侧麻木部位小腿前内侧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拇趾小腿和足外侧包括外侧三足趾肌力改变伸膝无力拇趾背伸无力足跖屈及屈拇无力反射改变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改变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早就有类似记载,如《素问·刺痛论》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内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曰:“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这些描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基本吻合,中医称之谓:“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将其归属于“腰痛”、“腰背痛”、“腰尻痛”、“痹证”等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多以正气亏虚,尤其肾虚骨弱为其内因,外感风、寒、湿邪气侵袭,跌扑外伤及劳损为其诱因,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则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亦曰:“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99

血瘀证: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解肾焉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中医证候分类诊断标准

取穴原则近端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选取腧穴病位远端取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循经五输穴等)L辨证取穴辨病取穴各个原则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互相结合运用的。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输、经、合。《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急重症),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五输穴

井穴多位于手

文档评论(0)

138****59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