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文化自信,强我国魂-2024年高考作文12大话题押题预测.pdf

专题6 文化自信,强我国魂-2024年高考作文12大话题押题预测.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6文化自信,强我国魂

【话题解读】

对飙诗词的《中国诗词大会》;发髻高耸、身披青绿长衣,配以《千里江山图》背景,仿佛飘在半空

中的“青绿腰”;以戏剧表演的形式介绍国家文物,极具趣味性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人头

攒动的“何以中国”的故宫大展……我们爱这样的传统文化,爱这样的中国,透过文字、诗词、舞蹈、综

艺、展览、研学旅行……我们越发惊叹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文化自信让“国潮”“国风”

盛行,让“长安”永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

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的坚实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动力。坚定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繁荣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

量,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

预测理由:

文化传承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任何文化都有优劣成

分,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扬长避短、革故鼎新。其一,文化创新应找准现代社会“契合点”,以传统文化服

务现代社会,再立新功,有效转化。其二,文化创新应拿捏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燃点”,文化内容以什

么形式走进当下至关重要,燃点选择影响传播效果,影响文化价值的实现程度。其三,文化创新应琢磨好

大我和小我之间的“链接点”,让文化创新视角充满浓郁人情味道,避免“闭门造车”“自说自话”的困

境,创新也就因此有了顽强生命力。

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为了民族稳定,祖国大业,放弃了锦衣玉食的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破,何以家归”的信

念携大军毅然北上;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降,高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

慨就以;抗日英雄方振武面对强敌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怒吼:少年时期的周恩来立

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许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已被日益安稳

的生活所替代,但是,谁说我们不能在国旗冉冉升起时深情凝视?谁说我们不能在国家处于不利时义

愤填膺?谁说我们不能在国难当头时奋起出力?谁说我们不能唱响自信自强的爱国之歌!

必须放眼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

如此之近,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把自己融入时代的长河,掀起阵阵

巨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展望未来,中国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因为我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

等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中国一定是富庶祥和的,因为我看

到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中国一定是先进强大的,

因为我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我们看到内蒙古草原上,南海海域

的军舰上,中国武器、中国军队威震四方;中国一定是和谐美丽的,因为我看到环保税法倒逼重污企

业转型升级,河长制使一江清水得以东流,塞罕坝的绿色林场如翡翠青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中国式

浪漫”里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用心关注、承袭、流传,这份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就会

绵延永续。

中国文化底气: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

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能让年轻人觉得很燃很

感动;为什么公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2000年前的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可以说,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

魅力,不仅是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也是回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光流逝,昔日的辉煌

宫殿,早已经长满蒿草;那时的歌舞楼台,变成了一地断瓦残垣。但是,曾经的记忆并不会消逝,而会以

文化为载体,不断在人们心中流传。对此,电影《长安三万里》也有言:“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长安三万里》,扑面而来的是一份家国情怀,悲悯情怀。影片里的诗人们个性迥异、命运多舛,但背后

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无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