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

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就需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优秀

内涵,充分发挥其作用;。

农业生产将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古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

造出天地人“三才”思想,形成了尊重自然、追求和谐天成的生态平衡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

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用之有度、用养结合。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

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不

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

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

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由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与家庭生产相

关的还有耕读传统。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梁

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在中国,读与耕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

然,相通而不隔。”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达到相互流通。

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高度一致,天然形成知识

技术的共享机制,也不需要精准的劳动计量和监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

仍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但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弘扬耕读传统对培育高

素质农民,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农耕劳动具有社会性,古人在开沟或其他耕作劳动中通常需要两人一组进行协作,实行二人

二耜并耕,即耦耕。耦耕后来泛指两人伴耕或集体劳动。在传统乡土社会,劳力相互调剂、

畜力互助合作、生产共同体等形式繁杂的劳动合作广泛存在,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

前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合作经营、集体经营是农村重要的经营方式,形成了“合作社+农

户”“公司+农户”“公司十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

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就要让农耕文化“活”起来,推进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有机融合。这需要我们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和农民生活,鼓励优秀农耕文化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多元供给。

(摘编自张灿强《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宗族,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在中国漫长的

历史时期,其内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中国社会凝聚与稳固的坚实基座,是中华文明绵延

不绝的重要根基。

传统农耕文化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农耕生产方式,决定了聚族而居的农业生活形态。在宗族

乡村中,宗族占据支配性地位,发挥总体性功能。乡村社会中的民众以宗族的方式结合,宗

族构成乡土中国基本的集体组织形式,民众依靠宗族开展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宗族乡村

中,个人、家庭、房支和宗族构成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家到族具有内在关联性。中国宗族社

会的文化底蕴,正在于以家为纽带的共同体的内聚、整合与应对变迁。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宗

族伦理,是乡土中国的底色。宗族的日常伦理实践及其具体的运作机制,形成了乡村社会内

部较为稳固的规范与结构,塑造了乡村社会的集体认同,由此建构起传统乡村社会的共同体

图景。

中国社会已从农耕文明转型为工业文明。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其关健就是宗族解体,

分解为以亲子关系为主体的核心家庭。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传统社会与传统道德的整体性被

打破,费孝通所揭示的“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扩展之途被斩断。当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希望重振传统伦理时,却发现核心家庭之上缺乏足够的人伦层次,无法承载传统伦理之厚重。

传统伦理在现代社会失去了承载者,也就无法真正回到现代社会。即以孝道而言,在失去了

宗族互助之后,一对夫妻既要朝九晚五地投身于繁忙的工作,还要抚养子女,面对四位老人

的养老,实在力不从心。因此,可探索“拟宗族”的方式,以社区代宗族。目前城市中的商品

房社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正可对应于明清.宗族的同居共财。社区中的全体业主、村

里的全体村民,事实上可以此为基础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可称之为“拟宗族”。将这一

利益共同体建成基层互助组织,同时汲取传统宗族丰富的伦理层次,使传统伦理能够解决现

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让传统伦理真正回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