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框架结构现浇楼板砼超厚的控制方法.doc

论框架结构现浇楼板砼超厚的控制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4

施工现场框架现浇板砼超厚控制的主要方法

摘要:在施工现场框架、框剪现浇砼楼板运用越来越多;而施工现场砼现浇楼板也有不同程度的超厚现象;为了加强控制现场现浇楼板砼超厚所带来的危害性;应要求我们要在施工现场对现浇楼板砼浇筑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加强控制,以确保砼保护层的厚度;严禁现浇楼板砼超厚的现象出现。

关键词:框架结构、现浇楼板、控制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的紧张,中高层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建设中,框架、框剪等砼结构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在工程质检中我们发现我司施工的多个同类结构工程中,现浇板有不同程度的超厚现象,纠其原因不难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主次梁交接处,主梁上部钢筋、次梁上部钢筋及现浇楼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重叠,高度超过了主梁钢筋规范要求的保护厚度25㎜,致使楼板浇砼时,为盖住钢筋只有加厚浇筑厚度,造成楼板超厚。

二、楼板超厚的危害性

框架结构现浇楼板超厚现象工程中很容易发现,但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因为超厚的厚度一般较小10~15㎜,从业主来讲认为超厚返而牢固可靠,从施工方来讲往往认为是施工误差。实际上它的危害是不能忽略的。

1、对整个结构来讲降低了抗震作用。因为结构吸引的地震剪力与结构自重成正比,结构自重增大,地震剪力也增大。以一幢10层框架结构、每层建筑面积500㎡的建筑为例,如果浇板时每层超厚10㎜,十层就给结构增加重量0.01×10×500×2.5t/m3=125t。例如重量部分将吸引一定比例的地震剪力,附加于结构,致使结构抗震能力降低。故超厚部分重量对结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对施工单位来讲将会造成经济损失。同样以1条的建筑为例,假设每层楼板厚度为100㎜,如果每层超厚10㎜,十层超厚就相当于多浇楼板一层,造成多浇砼0.01×10×500=50m3,给施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50×400元/m3

3、对结构质量有影响。深纠超厚的原因就会知道,其实仅超厚10㎜,是不能保证楼板上部钢筋及次梁上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施工单位为了控制超厚的厚度,往往造成楼板上部钢筋及次梁上部钢筋保护层过薄,这样对结构的耐久性就留下了隐患。如果加厚保护则以上两条的危害将更为明显。

三、楼板超厚的主要原因

在框架结构楼板浇筑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楼板超厚的问题,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对超厚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超厚的原因并不是施工误差,而是结构设计或钢筋放样时出现的本质问题。由于结构图纸中往往会按规范注明梁钢筋保护层厚度25㎜,质监站钢筋检查、施工单位钢筋加工也都按25㎜计算保护层,但往往忽视了梁柱接头处主次梁钢筋及板上部钢筋重叠交叉的特殊情况。以左图为例:主、次

㎜,不符合建筑模数,造成施工配模困难,支设主楼侧模时还需要夹25厚的木条,这样带来了施工麻烦,而且木条过薄易坏,无法周转,造成成本增加。

经过市粮贸大厦的施工实践,我们认识到要彻底解决楼板超厚的问题必须通过合理设计来解决。按新规范编制的《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一书中明确指出:主梁在支座截面的有效高度一般取为:=1\*GB3①当纵筋为一排时,h0-60㎜;=2\*GB3②当为两排时,h0-80㎜,(h0为主梁有效高度,h为梁高);这说明纵筋为一排时,上部筋保护层可取60㎜,纵筋两排时可取80㎜。故主梁上部钢筋保护层可适当加大,这一问题结构计算中是可以解决的。

在大渡口工行营业部工程的施工中,我们向业主、设计提出了楼板超厚问题的存在和原因,并提出区分对待主次梁上部钢筋保护层的方法来解决超厚问题。框架主梁钢筋放样中,可按50㎜考虑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充分考虑次梁上部钢筋和板负筋及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从而解决楼板超厚的问题。而不能按常规25㎜计算主梁保护层。以左图为例主梁梁高600,钢筋放样高度=600-50-25=525,主梁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50≥次梁上部钢筋直径+板负筋直径+负筋保护层厚度=22+10+15=47.因此这一方法能彻底解决楼板超厚问题。经过设计单位的截面复核及调整,设计同意了这一作法。这一方法在大渡口工行营业部工程运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没有给施工带来多余的麻烦,因为问题已经解决在结构设计阶段。施工中十一层楼板无一层超厚,保证了施工质量。

五、对控制楼板超厚问题的总结

1、采用区分对待主次梁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来解决框架结构现浇楼板超厚,是经济可行的,也是有理论依据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对这一问题应有统一认识,才能解决超厚问题。

2、对楼板超厚问题应予以重视。首先应认识到它是一个根本存在的问题,不是施工误差,不容忽视。设计、质监、施工都应当有这一共识。在实践中有些工程未发现这一问题,事实上不是没有发生,而是被隐藏了。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避免楼板超厚,往往采取不垫主梁下部钢筋保护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