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品热点复习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pptx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品热点复习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品热点复习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上和人身上控制的重要途径。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难点:古代政府户籍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朝代

时代环境

户籍制度变迁

战国

诸侯割据,实现富国强兵的要求

大规模编排民户,加强对人口的控制

秦汉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编户齐民,掌管全国户籍,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魏晋

北方战乱频繁,人口流动大;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

黄籍和白籍;户籍散乱,户籍和人口不实

隋唐

结束分裂动荡,重新大一统;

均田制和租调制的实施

重新核定户籍,管理更严

宋代

商品经济繁荣,不抑兼并

主客分籍,客户比重大

元明

恢复战乱破坏的经济

以职分籍,加强管理,恢复生产

赋税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

逐步放松对户籍的管理,乾隆时期永停编审

█结合时代环境变化理解户籍制度的变迁

根本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作用:总体来看,古代户籍制度是为了保障中央集权制度的施行,强化封建统治。具体而言,户籍制度起到如下作用:①保障赋税来源,增加财政收入;②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稳定;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④适应小农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⑤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重人民赋役负担。但在部分朝代,户籍管理有所松弛,如宋代、清代。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难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演变趋势和特点?

1.(2016·全国Ⅱ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2021·湖南岳阳质检)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等级制度的解体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B

B

3.(北京房山区2021届一模)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并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有效抑制富商大贾势力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直接促进西汉商业繁荣D.政府对城市控制更严格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B

二、中国古代的基层管理组织

时期

基层组织

基层社会治理

秦汉

乡里制(三老+啬夫+游徼;里正)、亭长

什伍组织;百家为里

唐朝

乡里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正)

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坊正;村正)

邻保制度,相互监督

宋朝

王安石变法实施保甲制

明朝

里甲制(十户为甲,一百一十户为里;甲首、里长);

王阳明十家牌法

十家牌法

清朝

清初里甲制,后改而推行保甲制;

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牌长、甲长、保长)

牌长、甲长、保长稽查

难点:古代社会的基层组织承担了何种任务?

【学习聚焦】古代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

二、中国古代的基层管理组织

➽保甲制度

(1)含义: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以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实行连坐联保制度,便于便统治者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2)作用: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寓兵于民,增强军队战斗力。

北宋王安石变法开始实施保甲制,沿用至明清。

近代以来基层管理逐渐转型,保甲法逐步被基层自治取代;30年代为了剿共,保甲制度开始被民国政府重视起来。

进入现代社会,保甲法被村民自治委员会取代。

带有一定自治色彩

宗族影响力较大

乡村存在族权庞大的宗族组织,宗族威望较大者易使乡民信服,

形成半自治状态;后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乡村自治的色彩日趋淡化。

注重对地方的教化

历代统治者注重对基层百姓的教化

——推广家训、开创乡约、宣讲圣谕

目的在于强化伦理道德对基层的渗透,维护基层管理秩序的稳定,服务于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古代基层管理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的基层管理组织

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m16403964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