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1.2齐桓、晋文之事

主备人:时间:2024年上期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及《孟子》,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2.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

3.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现象,熟练翻译本文,体会比喻在文章中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喻进行论辩。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体悟孟子“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孟子的名言名句?(学生自由说)

比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些句子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呢?(仁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看看在这篇文章里,孟子又是如何宣扬自己的思想的。

活动一:课前预习检测,结合导学案过关基础知识。

课前布置《导学案》课前预习区作为课前准备作业,课堂检查,并通过小组对抗的方式完成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

活动二: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梳理。

孟子,名轲,字子舆。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二是善运用比喻,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共用了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

活动三:分析文章中“以羊易牛”衅钟这件事。

找出文中齐宣王对于“以羊易牛”这件事的解释。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见到牛瑟瑟发抖的样子,就像无罪的人被押往刑场,不忍。

百姓对于“以羊易牛”事件的看法是什么?

“百姓皆以王为爱”——出于吝啬,以小换大。

3.孟子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宣王是出于不忍之心(肯定其具备行王道条件)

“牛羊何择焉”——为百姓辩解

孟子提起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营造谈话氛围,掌握对方心理,找准切入点,使谈话目的更容易达成。孟子知道,齐宣王的真正目的是“王”天下,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于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便利用“以羊易牛”这件事来说明齐宣王的仁爱之心,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

因势利导,不直接表明“行王道”的立场,而是举例诱导齐宣王论述“仁政”的问题,说明齐宣王具备施行“仁政”的条件,为齐宣王树立“行王道”的自信。

承上启下,做好铺垫。

活动四: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孟子又说了什么以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的?

1.孟子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激,使齐宣王说出心中想法,再解释齐宣王“大欲”之意,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逼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