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2种皮下注射方法的效果比较.pdf

奥曲肽2种皮下注射方法的效果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奥曲肽2种皮下注射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奥曲肽2种皮下注射方法的效果方法:50例皮下注射奥曲

肽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

置气泡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法药物外溢、疼

痛、瘙痒、红肿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

率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皮下注射宜采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

置气泡技术。

标签:奥曲肽皮下注射不良反应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具有天然生长抑素相似的药

理功效〔1〕。奥曲肽可直接和间接抑制胰酶分泌;松弛oddi括约肌,降低胰管

压力;改善炎症胰腺微循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炎症等,在急性胰腺炎(AP)

的治疗和缓解慢性胰腺炎病人的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2〕。胰腺炎病人通常使用

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直到血清淀粉酶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

失。奥曲肽剂量偏少,1ml/支,且价格昂贵,常规保存于40冰箱内,故注射时

温度偏低,刺激性强,注射后疼痛明显。而常规皮下注射后药物外溢很常见,它

不但会使注射的药物剂量不足,还会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

或变色(脱色或着色)等不良反应〔3〕。本科室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

50例皮下注射奥曲肽的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Z型注射结合留置气

泡法和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进行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科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病例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诊断及治疗标准〔4〕,血

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5―66

岁,均为初次注射,排除注射部位有感染、水肿、硬结、肌肉萎缩、胎记或色斑

等;双侧上臂对称;观察期间不再接受其他药物注射。

1.2方法

1.2.1皮下注射法固定注射人员。50例患者均用同一批次奥曲肽0.2mg每8

小时一次,均用一次性2.5ml注射器,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觀察组采

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均采用半卧位。

1.2.1.1常规皮下注射方法选用2.5ml注射器配5号针头抽吸奥曲肽0.2mg,

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消毒皮肤,一手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

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0―40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1/3,

回抽无回血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按压针刺处片刻。

1.2.1.2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前操作者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

再吸入0.2ml空气〔3〕,更换一无菌针头,消毒注射部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

环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1-2cm,左手拇指朝另一方向

绷紧固定该处皮肤,按常规刺入注射部位并推注药液,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

入空气再拔针,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还原,原先直线状的

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5〕。

1.2.2局部不良反应的制定标准〔3〕。(1)注射部位药液外溢:注射拔针后

30min内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2)注射部位疼痛:注射后30min内对局

部疼痛强度进行三级评估,即患者表情无变化,询问无疼痛,为无痛;患者表情

无变化,诉局部有轻度疼痛,为微痛;患者面部有痛苦表情,诉局部疼痛,为疼

痛。(3)注射部位有无瘙痒、红肿,注射后72h内观察。

1.2.3评价方法设计皮下注射观察表,每次注射前观察局部情况,注射后

30min观察药液外溢,评估疼痛程度,询问注射部位有无瘙痒,并作记录。

1.2.4统计学方法使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组,皮下注射228次,发生不良

反应30次,发生率为13.16%;常规皮下注射组,皮下注射262次,不良反应91

次,发生率为3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注射方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

见表1。

表150例两种皮下注射方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比较(例次%)

文档评论(0)

138****59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