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初一数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要求

1、准备两本书:《教材》、《五年中考三年模拟》

2、准备两个笔记本:《课堂笔记》、《错题笔记》

3、准备两种心态:

A)相信自己的付出,我一定能学好!

B)每次来到天一都要告诉自己:我要让自己满载收获回家!

4、准备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5、准备好做到“四个于”:

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乐于提问!

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乐于提问!

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乐于提问!1

教学计划

初步计划用14课时结束本期课程,详细安排暂定如下:

第一课时:信心激励课+第一章有理数(1.1与1.2节)

第二课时:第一章有理数(1.3与1.4节)

第三课时:第一章有理数(1.5节与本章回顾)

第四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节)

第五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节大部分内容)

第六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节剩余部分及本章回顾)

第七课时:第一二章回顾总结+期中测试

第八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与3.2节)

第九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3与3.4节)

第十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4节与本章回顾)

第十一课时: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1与4.2节)

第十二课时: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3与4.4节)

第十三课时:第三四章回顾总结+中考题目练习

第十四课时:全册内容回顾+期末测试+初中阶段学习寄语

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乐于提问!

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乐于提问!2

3教学内容

3

第一章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含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

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

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张振,身高1.67米,体

重62千克,今年26岁.我们的班级有3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18

个,占全班总人数的60%。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

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

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

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

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

需要一种前面带有“一”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

学了整数和分

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

有相反意义的

量,说明为了表

示相反意义的

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

际.

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乐于提问

勤于练习,善于思考,敢于吃苦,乐于提问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

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

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

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

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

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

表想法。

举一反三

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可以要求学

文档评论(0)

177****52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