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doc

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等。

(一)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聚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设计初中语文学习任务,可以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丰富语文思维教学理论。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完成不良结构的学习任务,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或以其中一种为主,其他为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以思维培育作为学习任务设计的指向,梳理总结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的原则和策略,可以为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构建任务驱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价值

实现学生由被动的学习静态语文知识向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转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促进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可以改变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重视问题设计,忽视任务设计;可以改变课堂教学重视师生问答,忽视任务引领的现状,使语文课成为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课。

实现单篇语文碎片化教学向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的转变。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可以充分调动高阶思维思维,实现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混乱,零打碎敲,问题设计过多过滥的现状,改变学习活动走过场、无实效,缺少梯度层次的现状。

实现语文教学由重视听说读写训练向重视思维素养培育的转变。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设计语文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改变当前语文教学重视语言外在形式的训练,忽视学生内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现状。

实现语文教学理念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聚焦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变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通过有价值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融合多种资源,使学习活动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达到理解文本、训练能力、发展思维,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所谓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所谓语文学习任务是指教师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整合明确的任务目标、真实的任务情境、丰富的学习活动、具体的评价指标等要素设计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学习任务设计研究”发端于任务型语言教学。其于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语言教学中兴起,成熟于90年代。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教育理念是让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并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勃雷格(Prabhu)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在语言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其关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不少学者开始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成果也陆续面世。1987年,耶登提出了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具体步骤和技巧。而任务型教学的正式形成是在1989年,其标志性事件是纽男的著作《语言课堂的任务设计》的出版。他在书中详细的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并提出了任务应该有目的、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背景六个部分组成。威尔斯的著作《任务驱动学习框架》的出版则标志着任务教学法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我国大陆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究较晚,90年代英语教学领域和计算机教学领域才开始探索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此逐渐对其他领域教学产生影响。

我国关于思维科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大多是引进或重述国外的研究成果。美国教育学会早在1961年《美国的教育中心目的》一文中就指出:“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的目的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英法德日等国家母语学习的纲领性文件中也均有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要求。国内首先提出研究思维科学理论的是钱学森,继他之后,国内不少学者逐渐开展了对思维科学的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智贤、林崇德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

另外,几次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均明确提出语文学科要发展学生思维的要求,但是真正聚焦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育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研究书籍有影响力的仅有卫灿金的《语文思维培育学》、冉正宝的《语文思维论》等,然而以洪宗礼、宁鸿彬等为代表的一线特级教师均自觉的把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洪宗礼指出,“听说读写四盏灯,‘想’是一个总开关”;宁鸿彬提出了“通读一质疑一理解一概括一实践”五步阅读教学程序教学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