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病中医诊疗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有癫病或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平素性格内向,有性急易怒,或多疑多虑,焦虑胆怯,或忧愁悲郁,甚至愤恨等情志内伤,近期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

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妄见妄闻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非中毒、热病及药物原因所致。

头颅CT及其他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

具备以上③④项,参考①②⑤项即可诊断为癫病。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要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二)证候诊断

肝郁脾虚证:情感淡漠,呆愣少语,意志减退,妄见妄闻,多疑善虑,生活懒散,肢体困乏,胸胁胀闷,少寐易惊,食欲不振,脘闷暧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痰湿内阻证:情感淡漠,沉默痴呆,少语或不语,思维贫乏,肢体困乏,懒散被动,意志减退,纳呆,大便稀澹;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或沉缓。

气滞血瘀证:情感淡漠,情绪不稳,偶有易怒,哭笑无常,思虑重重,时而低落,多疑善虑,妇女易于经期神志异常,情绪波动,心烦易激,经色紫暗;舌质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心脾两虚证:情感淡漠,神思恍惚,魂梦颠倒,言语无序,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时而自笑,心悸易惊,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养脑安神。

推荐方药:柴胡、香附、青皮、枳壳、三棱、莪术、白芍、川芎、茵陈蒿、人参、茯苓、炒白术、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炙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舒肝解郁胶囊、解郁丸、疏肝和胃丸、木香顺气丸等。

痰湿内阻证

治法:燥湿化痰,开窍醒神。

推荐方药:法半夏、天南星、苏子、陈皮、茯苓、桔梗、枳实、竹茹、皂角刺、大黄、石菖蒲、远志、生姜、炙甘草等。

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解郁,活血醒神。

推荐方药:三棱、莪术、柴胡、香附、枳壳、赤芍、川芎、当归、丹参、郁金、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大黄、炙甘草等。

中成药:越鞠丸、血府逐瘀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推荐方药:黄芪、人参、当归、茯苓、茯神、郁金、酸枣仁、龙眼肉、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龙骨、牡蛎、磁石、炙甘草等。

中成药:归脾丸、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等。

(二) 针灸治疗

体针

(1)“调神醒脑”针刺疗法

头部取穴:主取百会穴;并于印堂穴直上2.0cm向后平刺25?40mm深,目内眦直上平行于该针两旁各一穴,均向后平刺25?40mm深;配经外奇穴印堂穴。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每日1次。

腹部取穴:于剑突下0.5寸穴位处,针尖向肚脐方向刺一针,然后在其左右旁开0.5寸穴位处分别刺入两针,3针向下平刺1.5寸深,施轻度手法捻转,连续5?10分钟,必要时可以通电针刺激,每日1次。

(2) 针刺三步疗法

第一步:开窍醒神。选择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

府、颊车、承浆、间使、上星、会阴、曲池、舌下少阴)中5?6穴。按上述十三鬼穴顺序进针,按常规针刺方法操作,用26?28号1寸或1.5寸针,均以得气为度,每个穴位针刺时间大约30秒,不留针。每日1次,疗程3?7天。

第二步:辨证施针。主要穴位:人中、百会、内关、三阴交。临证配穴,肝郁脾虚者(印堂、神门、足三里、太溪、太冲);痰湿内阻者(丰隆、阴陵泉、足三里);气滞血瘀者(血海);心脾两虚型(安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