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统编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2)-3学习任务单.docxVIP

初二语文(统编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2)-3学习任务单.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2)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品读对冰塔林的描写,体会作者将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等内容用于写景中的作用,全面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2.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表达的妙处,汲取语言运用的经验。

【课前预习任务】

1.朗读课文,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在观看了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之后,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课上学习任务】

1.赏析修饰语和修辞手法,概括作者描写景物的第一个独到之处。

2.品味几个关于作者感受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概括作者描写景物的第二个独到之处。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作者是怎样将流水之声和长江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3.梳理作者描写自己的语句,概括文中表现“苦难”的部分,理解作者丰富的情感。

(1)作者为什么在写景的时候还要写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内心体验?

(2)文章中除了作者身体的苦难以外,还有什么苦难吗?

(3)总结作者丰富的感情。

4.提供三则补充拓展资料,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一生都付母亲河

冯骥才

生命缘于水。

无论一棵小草还是一片森林,一只蝼蚁还是一个物种,一个村落还是一座城市,皆缘自于水和依赖于水。因之,大地上任何民族皆缘起和受惠于一条大江大河。当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逆时序地上溯到一个民族的源头时,最终一定迷醉在一片无比壮美的高山峻岭和冰天雪地之间的江河的源头里。

人类的源头在江河的源头里,人类的历史在江河的流淌中;一旦人类离开了这些江河就必然消亡,所以人们称这些最本源的河流为母亲河。

古老东方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几条巨龙般的长河自西天奔泻而下,激涌般地穿过山河大地,东入大海,一路浸润、滋养、恩泽了茫茫万里中华大地上的生灵万物。它们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中华民族感恩于赐予并养育自己生命的母亲,但谁把这无限大的报恩之情及其使命交给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摄影家,并叫他心甘情愿地几乎付出了一生,来表达一个民族的良心与心愿?

这位摄影家便是郑云峰。中等偏矮的个子,天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这些都适合于他所痴迷的摄影专业;特别是他天性豪爽,富于激情,故而头一次见到长江黄河,即刻与这奔腾咆哮的大地上的苍龙一拍即合,成为知心与知音。他最初与母亲河结缘是上世纪中期。那年他四十岁吧。从那时起,他一边造小舟,入江心,搏巨浪,寻找母亲河最为动人心魄的姿容;一边背着相机徒步而行,逆江而上,历尽艰苦与危难,最终进入三江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他不止一次讲述他第一次进入三江源的震撼,在那片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罕见人迹的世界里,一如天国庄严而瑰丽的圣地上,他被净化了。

于是他大彻大悟,到底是怎样的天地和境界才能创造人类与生灵?

他几乎是用跪拜的姿态拍他当时眼前的一切。摄入他胶片暗盒的第一组三江源的画面是1986年。随后便激情难耐地一次次奔往那里。自费、徒步、高寒、缺氧、车祸、遇险、饥饿、迷路、生病、孤独,但对于他这匪夷所思的艰辛,较比步入天国的感受与发现,不如九牛一毛。他早期拍摄的三江源是:纤尘未染的蓝天,夺目而通彻的阳光,峥嵘的雪山,玻璃般纯净的冰川与湖泊,海一样黑压压的森林,肥软的草甸子间丰沛的清流,成群的珍禽与异兽,原住民天人合一的习俗和人文……这一切都被他的长短镜头珍藏下来。

他早期的作品更像一首首颂歌,惊喜的、兴奋的、激情的、明亮的;他要做的是把他在天国里寻觅到的中华大地母亲的模样,告诉给我们。

他做得既单纯,又虔诚,又快乐。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末叶及至本世纪,郑云峰眼前的天国变了。

他每一次千辛万苦到那里,恶化的现实都令他惊愕。冰川开始消融,绿草出现枯黄,湖水污染变色,沙漠气势汹汹扩张起来。这原故除去全球变暖,更多来自人为的破坏。随着经济开发的热潮而来的是淘金热、虫草热、伐木热、开矿热和猎杀鱼鸟。这变化让他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然而,他没有挎着相机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高质量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致力专注各行业高质量精品文档。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2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