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肝硬化失代偿与再代偿研究进展 .docx

2024肝硬化失代偿与再代偿研究进展 .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肝硬化失代偿与再代偿研究进展

肝硬化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共同结局。据估计,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人数高达100多万,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死因。在世界范围内,肝硬化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降低,但因

人口总数增加及人口构成变化,肝硬化死亡人数仍在增加。

一、肝硬化病因学变迁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迁延不愈,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及肝

小叶结构改变,进而发展到晚期的一种肝脏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NAFLD/MAFLD)是全球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及肝癌)的最

主要病因。

全球不同地区的肝硬化患者病因不尽相同,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以HBV感染为主,欧洲以酒精性肝病及HCV感染为主,美国主要是HCV感染和酒精性肝病,而NAFLD/MAFLD导致的肝硬化及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均逐

年增长。

由于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及人口结构的变化,1990-2017年年龄标化的肝

硬化死亡率降低,但是全球肝硬化死亡人数持续上升。从1990-2017年

全球肝硬化病因变化趋势上看,未来HBV感染及HCV感染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人数会降低,而酒精性肝病及NAFLD/MAFLD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人数会逐渐增多。1990-2016年我国肝硬化死亡患者年龄集中在50-60

岁,病因以HBV感染为主[1]。亚太地区NAFLD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2]。

二、肝硬化分期变迁

肝硬化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任何慢性肝脏疾病经过反复持续的肝损伤都可以导致肝纤维化,一旦伴有肝小叶结构改变即形成肝硬化,其表现主要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最初,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是指尚未出现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

严重并发症者;而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之一,则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后来,国际上提出了肝硬化5期分类法[3]。1期为无食管胃静脉曲张和腹水,2期为有食管胃静脉曲张但无腹水,3期为有腹水伴/不伴有食管胃静脉曲张,4期为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不伴有腹水,5期为出现脓毒症。该分期的优点在于与病死率相关。随着分期加重,病死率逐渐上升,

有利于临床上判断患者预后。

最近欧美国家基于HCV感染及酒精性肝病为主要病因的肝硬化,提出了

新的肝硬化5期[4]:

1期为代偿期肝硬化无食管胃静脉曲张;

2期为代偿期肝硬化有食管胃静脉曲张;

3期为仅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期为第1次发生出血以外的失代偿事件;

5期为出现两次失代偿事件。

各期的1年病死率逐渐递增,分别约为1.5%、10%、20%、30%和88%。

该分期是否适合以HBV感染为主的亚太地区仍有待商榷。

总而言之,一旦患者进展到失代偿阶段,病死率会大幅提升。此外,与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所导致的肝硬化预后更差[5]。NASH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的顽固性腹水发生率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更高,1年存活率及5年存活率更低。临床上,应该对NASH

相关肝硬化更加重视。

三、肝硬化再代偿的定义及标准

对代偿期肝硬化主要是病因治疗,如针对HBV及HCV的抗病毒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酒、减重、治疗糖尿病、增加运动等。治疗目的是预防肝硬化失代偿以及逆转早期肝硬化。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原则,除继续进行病因治疗外,同时还要针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治疗,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病因治疗尤为重要,本团队的一项荟萃分析表

明病因治疗可降低失代偿期事件及肝癌的发生率[6]。

近年来随着病因治疗的进步,不仅肝纤维化或代偿期肝硬化可以逆转,许

多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也可以逆转,即不再发生腹水、食管胃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肝性脑病,被称为“再代偿期”。

韩国一项研究[7]对于预测乙肝失代偿肝硬化再代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6种独立预测因素:胆红素水平≤5mg/dl、无严重并发症、AFP水平≥50ng/ml、ALT水平≥200IU/L、国际标准化比值≤1.5以及首次失代偿后6个月内启动抗病毒治疗,可用于预测再代偿,并建立了BC2AID评

分预后模型。

本团队的研究表明[8],一旦实现再代偿,患者的3年死亡率和肝移植发生率为2.9%,肝癌发生率为12.6%;如果没有实现再代偿,患者的3年死

亡率和肝移植发生率为27.3%,肝癌发生率为37.7%。

2022年发表的BavenoVⅡ共识[9],首次对肝硬化再代偿进行明确定义:

1)去除/抑制/治愈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如,HCV清除、HBV持续抑制、

文档评论(0)

135****45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