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pdf

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其渊源有自。从历史发展的脉络

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官学、

私学紧密相关,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

而“君子”是联结二者的一个重要概念。

所谓官学,是指周朝官方之学,官学受教育的对象主体是贵族子弟,

也包含平民百姓。官学主要教授《诗》《书》《礼》《乐》。官学的

教授内容与孔子开创的私学之教并非没有关联,孔子曾教诲其子孔鲤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以及传授七十子之

徒“礼乐之教”,都说明了私学和官学的共通性。开办官学的目的并

非单纯地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选士”。但官学随着周室的东迁而

逐渐没落,春秋时期,官学已经严重失能。

至孔子时代,官学失能现象愈演愈烈,孔子曾说“学在四夷”,感叹

官学的没落。官学没落,私学便乘势兴起并延续了官学的职能,先秦

儒家君子观念正是在这一趋势下,经由孔子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孔

子大力提倡私学,主张君子“文”“质”兼备——“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论语·雍也》),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华君子文化。不

过,应该注意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君子”的培养理念,

与周代的官学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

首先,从培养目的上看,官学追求“德行”“道艺”与孔子提倡的“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相一致。开办官学本身是“兴贤”之举,是为了

选拔出周王朝的行政人员,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

重“道艺、孝悌、仁义”在官学失能后并没有彻底消失,儒家将其延

续下来并使其成为自身学说的核心。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

对“道艺”的重视在孔门七十二子行迹中亦有体现。从“德行”“道

艺”来看,孔门培养的文质彬彬的“君子”学生,和官学的教育目标

相一致,既有“德”又有“艺”。后世往往将“君子”视为抽象的道

德概念,实则与先秦儒家的理念不甚相符。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官学主张“顺先王《诗》《书》《礼》《乐》

以造士”和“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相一致。孔子对

《诗》《礼》的重视,于孔鲤承庭之训可见一斑。《诗》学、《礼》

学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仍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在当时的宴会饮酒、朝

聘祭祀、诸侯盟会等政治活动中,无不渗透着《诗《礼》精神,如孟

瘙子曾嘱咐其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孔子的《诗》教、《礼》

教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与周制在当时仍然施行有关。孔

子教育理念中“文质彬彬”之君子是集仁、知、勇三达德于一体的贤

能之士。

再次,从官学的“兴贤”职能来看,官学通过三年一期的“大比”之

制,选贤举能,使俊杰之士进入行政系统,为国家治理提供人才保证。

官学下移后,士人入仕往往借助师长的荐举,如孔子“使漆雕开仕”、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等。这些通过师长举荐的士人,需要得到师长

对其“德行”与“道艺”的肯定,否则是无法被荐举的。战国时代儒

家对弟子“德行”“道艺”的要求则更加严苛,要求弟子“言必称师”

“不悖师说”,否则绝无入仕之可能。

(摘编自马爱菊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学传承了官学的部分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君子”理念将官

学、私学联结起来。

B.官学没落只能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私学的兴起,使先秦儒家的“君

子”观念得以发展。

C.后人常常认为“君子”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这与先秦儒家的理

念完全不相符。

D.孔子注重教授《诗》《书》《礼》《乐》,可能是想培养出“文质

彬彬”的君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明确“君子”理念联结官学与私学的重要性,再紧

扣“君子”行文。

B.文章在展开论证时,注重将官学和私学进行关联分析,以凸显二者

的紧密联系。

C.文章先阐述官学和私学的共通性及私学兴起的背景,然后从三个方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