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文言文四:翻译.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求:信、达、雅8个字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如发语词。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组词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文言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文从句顺:译文要注意整体把握句意,语言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还要注意常见的固定结构的翻译,如“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不亦……乎”,译为“不是……吗”;“无乃……乎”,译为“恐怕……吧”等**高考要求翻译的句子特点:(得分点设置)①关键词语: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常见虚词、偏义复词、通假字。②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判断句、固定句式点拨: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意识,句意准确。**翻译题及评分标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分)翻译: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得分点:“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或许)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得分点:“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特殊句式1分,句意准确1分)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019年浙江省高考题)(1)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1)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要点:岂,难道;造物者,上天;微,精深,精妙;旨,意义,目的。(2)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2)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2)要点:尚,崇尚;日,常常,每天,名词作状语;薄,轻视;毛发之用,微小的用处。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正确: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分析: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误区:混淆古今异义修改下列两个句子的翻译【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误区:词类活用分析错误1.衡(张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点:删改2..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多:称赞练习: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