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

初中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展比拟,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开展。

【教学难点】

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教学重点】

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示出那个时代锋利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历史创作的文学作品,存在着很多虚构的成份,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终究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的真实面目又如何呢?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使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竞相答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东汉历史。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政治局面,导致爆发农民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场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说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

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开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曹操〔155~220年〕,汉魏之际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96年,曹操率军迎汉献帝到洛阳,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豫、兖、徐等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根底。在曹操势力迅速开展之时,袁绍的力量更强大了。先后占有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在汉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2.官渡之战。

(1)引导: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相关内容,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着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2)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描述说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答案: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在军事上战术得当;袁绍不善于用人,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剩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根本上统一了北方。他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南下途中,在赤壁地区遭到孙刘联军的阻击,双方在此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开展。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拟稳固;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他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自己。请一位同学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三赴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苦苦相求下,诸葛亮决定出山辅刘,并且帮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先取荆、益二州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内施新政,外结孙权,等待时机,北进中原,那么统一大业可成。刘备非常佩服,拜为军师。此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开展起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

2.赤壁之战。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

曹军南下,人数众多,刘备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联孙抗曹,双方组成了约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与曹军对峙。

(2)提问: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打败曹操?〔火攻〕

文档评论(0)

138****42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