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生儿疾病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教案

20-20学年第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紧急处理

授课教师

院系名称

配套教材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紧急处理》

(程丽佳,王亚静,胡胜霞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新生儿疾病

序号

1

课时

3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

第三节新生儿脐部疾病

教学目标

1.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

2.了解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3.掌握新生儿脐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分类鉴别;新生儿脐部疾病的护理。

教学难点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分类鉴别。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频素材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概述

定义:指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脑病的症状,部分小儿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足月儿多见。

(二)病因

病因: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其中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

正常大脑静脉、动脉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肌张力;

原始反射改变;

惊厥:惊厥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内;

脑水肿、颅内高压:则在24~72小时内最明显

轻度:患儿常表现为兴奋、烦躁,四肢及下颏出现不自主颤动,肌张力良好或增强,一般不表现出惊厥。一般在胎儿出生后24h症状较明显,3~5d后逐渐消失。预后良好,很少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中度:患儿常出现反应迟钝、睡眠时间长、肌肉张力下降等症状,并伴有抽搐。前囟门张力正常或稍高,原有反射(拥抱、吸吮等)减弱,瞳孔变窄,对光反应缓慢。一般在胎儿出生后72h症状较明显,大多数患儿7d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若病情恶化,患儿可出现反复抽搐。

(3)重度:患儿肌力消失,意识不清,昏迷。短期内惊厥频发,多发性呼吸暂停。这种类型的死亡率很高,大多数幸存者留有后遗症。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度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大多为吸呕吐物或胎粪,因此,应及时清理患儿的口鼻,保证气道通畅,避免患儿吸入杂物后发生吸入性肺炎,从而加重缺氧症状。

脑水肿

脑水肿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水肿的严重程度与缺氧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严重脑水肿的患儿预后往往不佳。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的发生致使患儿脑组织高度肿胀,易发生破裂,及时降低颅内压可有效预防颅内出血的发生。

(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足月儿HIE的诊断标准如下:

(1)有明确的产科异常史,可有胎儿窘迫的严重表现或分娩时有明显窒息史。

(2)出生时出现重度窒息,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持续24h以上。

(3)排除电解质紊乱、产伤、颅内出血、宫内感染、遗传代谢病等先天性疾病引起的惊厥。

以上条件均符合者,可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目前尚无早产儿HIE的诊断标准。

诊断方法

辅助方法:

(1)血气分析;(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腰椎穿刺;(4)B超检查;(5)CT或MRI检查。

(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

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重要的是在围产期预防,当胎儿出现缺氧以及出生后,易出现新生儿窒息,因此产妇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定期产检,避免孕期发生相关的并发症。

(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处理方法

1.治疗

(1)保持脑及全身血液灌注良好。——关键措施

(2)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3)避免过度输液。——不宜超过60~80mL/kg。

(4)病情稳定后,可尽早进行智力和体能的康复训练,减少后遗症。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脑组织损伤。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①低温治疗即通过循环水冷却和选择性头部冷却来治疗。

②头部温度维持在34.5℃左右,体温维持在36.0℃左右。

③复温和亚低温治疗72h后,必须进行复温,复温时应缓慢进行,6~12h内使患儿恢复正常体温。

④密切监护,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所有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和外周循环。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

(一)新生儿黄疸的概述

定义: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沉积在皮肤、黏膜上,使其呈黄色状态,称为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果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超过85-119pmol/L,即为肉眼可见的黄疸。

黄疸诊断标准

(二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