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谱》版本源流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荔枝谱》版本源流考

荔枝谱作为我国古代记载和研究荔枝的专著,集中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人们对荔枝的认知和研究水平。北宋蔡襄的《荔枝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荔枝专著,也是中国最早的果树栽培学著作[1]。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2],著有《端明集》(又称《蔡忠惠公集》《蔡襄集》)《荔枝谱》《茶录》等;《东都事略》《宋史》《永乐大典》《历代名臣传》等皆有其传。蔡襄为闽人,长期在荔枝之乡福建为官,据近代学者李嘉谟的《蔡襄先贤事略》,蔡襄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及嘉祐三年(1058年)两次出知泉州[3],《荔枝谱》是蔡襄第二次治泉时写成的,时间为嘉祐四年(1059年)。《荔枝谱》凡七篇,翔实记述了作谱动机、荔枝的来源与产地、兴化军荔枝陈紫的特色、福州产荔和远销盛况、荔枝用途、栽培之术、加工之法及三十二个荔枝品种。该书内容和体系结构也多为后世荔枝谱所引用和效仿,对普及和推广荔枝的生产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该书“叙述特详,洁有笔力”;英国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将这本书誉为“世界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4]。

1《荔枝谱》的成书背景

关于蔡襄作《荔枝谱》的动机,可以从首篇得到答案:“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濒岩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重译,垂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少发光采,此所以为之叹惜而不可不述也。”[5]可知蔡襄写作《荔枝谱》是为了让“果品卓然第一”、“少发光采”的荔枝得到应有的“名位”,让世人对荔枝尤其是闽中荔枝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四库全书总目》称“是编为闽中荔枝而作”,概括可谓简洁精准。闽中荔枝,唯福州、兴化军、泉州、漳州四郡有之。蔡襄利用其居家莆田之便,往来福州、泉州二郡十余年,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与酝酿才写就此书。

清代冯登府在《闽中金石志》中记载了《荔枝谱》的成书时间:“郝志凡七篇,嘉祐四年,襄制是谱,明年书于泉山安静堂。”[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又载:“端明殿学士莆田蔡襄君谟撰且书而刻之,与《牡丹记》并行。闽无佳石,以板刊,岁久地又湿,皆蠹朽。至今犹藏其家,而字多不完,可惜也。”[7]可见,《荔枝谱》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次年书于安静堂,后蔡襄嫌闽中无佳石,乃出资刻于枣木板上,仍由其手书上版,时间应在嘉祐五年(1060年)。

据统计,我国古代一共产生了16部荔枝谱录,而蔡襄所作《荔枝谱》之所以能从我国古代众多荔枝专著中脱颖而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蔡襄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官职之便,在成书的次年将该书献给朝廷,通过朝廷的推广和刊行,《荔枝谱》得以在全社会流传,奠定了该书在荔枝生产、研究、认识和普及上的重要历史地位[8];二是蔡襄书法造诣很高,作为“宋四家”之一的他,用楷书写刻的《荔枝谱》,成为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被世人争相收藏,且同时有拓本传世。

2《荔枝谱》的历代版本情况

如前所述,《荔枝谱》的最早刻本是嘉祐五年(1060年)蔡襄亲自手书上板的家刻本,小楷书写。明人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评价道:“《荔枝谱》书法颜鲁公,体格相媲,风骨则逊,世代传之然也。然宋季诸公,能存晋、唐法者,指不多屈也。”[9]而据陈豪考证,同时期莆田书坊刻印的《蔡忠惠公集》亦将《荔枝谱》收录其中[10],因此,蔡襄《荔枝谱》在宋代已有家刻单行本和坊刻文集本同时流传。《荔枝谱》在之后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艺圃搜奇》《古今说部丛书》及《丛书集成》等丛书本,也有单行本。日本现代著名的中国农业史专家天野元之助曾在《中国古农书考》中列出了《荔枝谱》的9个版本,并认为以王云五主持影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四集》(第236册)收录的蔡襄《端明集》为最佳(其中卷三十五收录有《荔枝谱》)[11]。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历代书目和文献资料,新增了多个《荔枝谱》的传世版本,并梳析其源流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整理和研究蔡襄《荔枝谱》奠定基础。

(1)《百川学海》本

《百川学海》是由南宋时期左圭编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综合性丛书,主要版本有南宋刊本(至少有3种)、明华燧活字本、明华珵弘治十四年(1501年)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福建建阳宗文堂刊本等[12]。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左圭编辑印行《百川学海》共10集,收书100种,多为唐宋野史杂说,其中癸集上收录了《荔枝谱》全文,不分卷,题名为“荔枝谱”,小字“七卷”,正文前注明“莆阳蔡襄述”。版式为四周双边,白口,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文末无落款。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有影咸淳本《百川学海》。

咸淳以后,明代重刻《百川学海》者主要有四:一是明华燧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