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夜月诗(含解析).docxVIP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夜月诗(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专题训练-------夜月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第六年所作。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深梦醒,诗人辗转反侧,百无聊赖,开门出来到了西园,听着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感受着周围的寂静。

B.颔联写一轮寒月正从东岭升起,流水冲刷着稀疏的竹根,发出泠泠水声,既有视觉描写,也有听觉描写。

C.倚楹至旦,发人深思。诗人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沉思与苦闷。

D.这首诗构思新巧,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2.这首诗围绕诗眼“寂寞”展开,颔联、颈联的景物描写时如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垂虹①夜月

徐再思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②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注】①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因桥形若虹,故名。②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华寒,冰壶冻”,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开篇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

B.“云间玉兔”写明月在云间时隐时现的情形;“水面苍龙”写垂虹桥似要凌空而起的雄伟气势。

C.“酒一樽,琴三弄”,作者的忧思难以排遣,欲借酒消除心中愁绪,抚琴时却发现知音难觅。

D.结尾描绘出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感情却深邃沉挚引人深思。

4.作者是如何呈现月色之美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

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B.颔联“还”呼应首联“仍”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

C.“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

6.《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咏月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香菱以为自己所作诗歌绝妙,宝钗却以为“不像吟月”“句句倒是月色”。相较之下,显然杜甫诗格更为高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①

苏舜钦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②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

[注]①庆历三年(1043),苏舜钦因党派之争被削职为民,避居苏州。吴江亭:一名松江亭,在江苏省吴江县东吴淞江口。张子野即张先;君谟蔡大即蔡襄,著名书法家。吴江亭是友人张先修治,亭上留有蔡襄的题词。②鱼龙:水中之鱼。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开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与题目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自然地引出不见故人而产生的无限情思。

B.“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描绘了中秋夜明月渐升的情景:长空万里,天宇澄澈,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把似水的光华洒满大地。

C.“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这奇异的景色,使诗人觉得自己也像是变得晶莹透彻,可见筋脉,从侧面映衬出月光的洁净澄澈。

D.“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月光下,诗人产生了乘槎远去遇见牵牛、织女的浪漫幻想,抒写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8.本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都运用了“鱼龙”这一意象,试分析两诗中“鱼龙”的不同意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百五日①夜对月

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②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③放红蕊,想像④嚬⑤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⑥犹渡河。

【注】①一百五日:即寒食日。此诗为唐至德二载(757)寒食节时在长安所作。诗人从去年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