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支坪隧道监控量测计划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工监控量测计划书

一、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大支坪隧按新奥法设计施工,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岩的安全状态、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非常重要。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分析,可验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施工方法、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支护参数,修正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

二、施工现场监控项目和主要内容

隧道现场监控项目及内容见下表:

隧道现场监控项目及内容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d

16d~1个月

1~3个月

大于3个月

1

地质及支护状况观测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等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进行

2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敛

每10~50m一个断面,每断面1~3对测点

1~2次/天

1~2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2

拱顶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每10~50m一个断面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三、测试要点

1、洞内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制出地质素描图。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

a、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

b、开挖后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

c、涌水情况: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

d、是否有底板缝隆起现象。

(2)、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

a、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

b、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

c、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

d、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四、测点布置和量测方法

1、周边水平位移、净空量测

(1)、测点布置:开挖后24小时内,用风钻凿φ40mm、深200mm的孔,用1:1砂浆填满再插入测点固定杆,尽量使同一极限两测点的固定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待砂浆固后即可进行量测工作。点位布置见下表:

位置

里程

点间距

备注

正洞

DK138+894~912、DK137+540~622、DK136+100~220、DK135+775~890、DK134+530~DK135+145

30米

DK138+894~DK137+622、DK137+540~DK136+220、DK135+890~DK136+100、DK135+145~775

50米

横洞

HDK0+181~220

20米

HDK0+181~000

40米

平导

PDK137+220~100、PDK136+145~PDK134+530

30米

PDK138+739.68~PDK137+200、PDK137+100~PDK136+890、PDK136+894~145

50米

对于全断面法施工,根据洞中地质情况,每个断面设置一条基线。

基线在横断面上的布置见下图:

(2)、量测方法:采用WPm-3型收敛计监测。量测精度:在变位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为0.1mm,在变位比较大的情况下为1mm。

2、拱顶下沉量测

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和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相应进程处,即每5~50m布设一个量测断面。隧底隆起观测点布设在仰拱中心,与拱顶下沉观测点在同一量测断面上。测点用风钻打眼埋设好固定杆,并在外露杆头设挂钩。测点大小适中,如过小测量时不容易找到,如过大爆破时容易打烂。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观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或损毁,要尽快重新设置,保证量测数据不中断。

拱顶下沉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拱中,每断面布置一点,当受通风管限制或遇到其它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拱顶下沉监测点布置见下图:

拱顶下沉监测点布置图

测量方法:采用水平仪、水准仪、挂钩式钢尺配合测量拱顶下沉,精度可达1~2mm,量测时用一把15米长的挂钩式钢尺挂上即可。

3、地表下沉量测

地表下沉量测一般布置在4~6B(B为洞室宽)范围,中线附近密些,外侧渐些。在埋设点挖长、宽、高均为200mm的坑,然后放入沉陷测点,测点一般采用∮20~30mm,长200~300mm半圆头钢筋制成。测点四周用混凝土填实。在开挖线影响范围以外设置水平基点2~3个。

五、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洞内观测分为开挖工作面观测和初期支护状态观测两部分。开挖观测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稳定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初期支护的观测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

净空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下表

监控量测频率表

变形速度(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断面距离

量测频率

=5

<1B

2次/d

1~5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