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第五章至第十章复习题.doc

石油地质学第五章至第十章复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石油地质学第五章至第十章复习题

基本概念

1.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之后的一切运移

4.地层压力: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亦称孔隙压力或流体压力

5.静水压力:静止水柱产生的压力(重量)称为静水压力

6.正常地层压力:如果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或接近)该深度的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正常地层压力

7.异常地层压力:如果某一深度地层的压力明显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地层压力

9.地层压力系数:某一深度地层压力与该深度静水压力的比值。

10.输导体系: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空间组合

12.欠压实作用:泥质岩类在压实过程中由于压实流体排出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孔隙体积不能随上覆负荷增加而减小,导致孔隙流体承受了部分上覆沉积负荷,出现孔隙流体压力高于其相应的静水压力现象。

13.生储盖组合地层剖面中烃源层、储层和盖层配置关系

14.油气差异聚集在一系列溢出点依次抬高的连通圈闭中,溢出点较低的圈闭中聚集天然气,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聚集石油,溢出点更高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有水。

15.凝析气藏气藏和油藏的含气部分凡能确认在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的就是凝析气藏

16.深盆气藏:储集在低孔低渗储层下倾方向的气水倒置的气藏

19.油气田:油气田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20.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21.含油气盆地:具备成烃、成藏要素,发生过成烃成藏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

裂谷盆地:由于地壳的拉张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盆地。如裂谷盆地。裂谷盆地发展的两个阶段:断陷和坳陷

25前陆盆地:分布在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

26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沉积层序为主要特征的盆地称为克拉通盆地

克拉通是指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至少是古生代以来)很少变形的部分;板块构造概念中的克拉通是指可以近似作为刚性块体的大陆板块部分,是稳定的大陆块体

33.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常用百分数表示:采收率=可采储量/地质储量

二、填空题

1.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石油主要是呈游离油相态运移的,而天然气既可以呈水溶气态、游离气相态运移,也可以呈油溶气相态运移,还可以呈分子状态运移。

3.形成烃源岩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包括泥质烃源岩的压实作用、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等。

4.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主要为孔隙和微裂缝。

5.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排烃模式不同。未熟-低熟阶段的排烃模式主要为压实排烃模式,成熟-高成熟阶段的排烃模式主要为异常高压微裂缝排烃模式,过成熟阶段的排烃模式主要为扩散排烃模式。

6.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所受的力主要包括毛细管力、浮力和重力、水动力。

7.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微观上包括孔隙、裂缝和孔洞,宏观上主要有渗透性地层(输导层)、断层、不整合面。

9.在油气充注储层时,油气首先进入大孔隙,然后再慢慢进入小孔隙,这是由于大小孔隙的毛细管力不同。

10.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地层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水动力条件。

11.影响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砂体分布的控制、断裂分布的控制、盖层底面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13.以层析作用为主时,随着油气运移距离增加,石油中的重组分含量下降,轻组分含量上升;石油的密度和粘度变_小___。

14.以氧化作用为主时,随着油气运移距离增加,石油中的重组分含量上升,轻组分含量下降;石油的密度和粘度变___大___。

17.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包括渗透、扩散

20.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21.一个盆地的油源是否充足主要与烃源岩的规模与质量、烃源岩的排烃条件、有利的运移条件有关。

22.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从空间上可以划分为正常式、顶生式、侧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式。其中互层式对油气聚集最为有利。

24.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圈闭形成时间与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

文档评论(0)

138****42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