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PAGE1/NUMPAGES1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作业

一、选择题

1.燕歌行(节选)

高适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

[注]①腓:枯萎。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

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不置可否。

②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感情真挚,犹如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③解读《锦瑟》,只要把握了首联的一个“思”字和尾联的一个“待”字,诗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

④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的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编纂成功《李商隐诗选浅释》。

⑤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连才华横溢的李商隐,都曾对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于怀。

⑥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A.③⑤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②④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①。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②,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

①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②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③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汉武帝时随天马一起引入中原。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首先写“行人”的从军生活,有时需要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有时又要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生活紧张凶险,又压抑单调。

B.诗歌五、六句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其中“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则突出其凄冷酷寒。

C.诗歌七、八句中“夜夜”、“双双”连用两处叠字,表现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悲凉,直接点出边疆将士的哀怨之感。

D.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喻力。

4.同为边塞诗,《古从军行》的“闻道玉门”四句与《燕歌行》的结尾四句所表述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颔联描写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B.“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刘备的典故。

C.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D.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6.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盖。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

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B.开头三句虚写歌声的美妙,实写歌女之美,虚实结合,给人以丰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幸运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