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原子与灰烬 核灾难的历史》导读.docx

每日听书《原子与灰烬 核灾难的历史》导读.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每日听书|《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哈佛教授新著,通览美苏英日核事故

这本书能为你

1、增加历史知识,回顾世界六大核事故的来龙去脉。

2、开阔眼界,揭秘核事故背后复杂的技术和管理漏洞。

3、提供历史镜鉴,警示企业经营者和普通人。

适合谁听

1、世界史爱好者。

2、科技故事和管理学案例爱好者。

3、关注核安全问题,希望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各行业人士。

内容简介

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故事,只会发生在切尔诺贝利吗?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继《切尔诺贝利》之后,再度审视核能源问题,试图从历史上六起标志性的核事故中寻找核灾难的根源。他以细致严谨的调查,分析了六起事故的技术和人为因素;以文学化的笔调,再现了惊心动魄的灾难过程;以史学家的关怀,将事故中的各色人物置于历史情境中予以观照,展现了政府、核工业从业者、媒体和民众在辐射阴云笼罩下的种种情态;更以学者的敏锐,探寻事故之外,真正值得关注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因素。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2016年,我曾以国际记者的身份,到过白俄罗斯南部的普里皮亚季。那里是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辐射污染区。尽管灾难已经过去了30多年,当地已是绿草如茵,但受辐射残留影响,那里依然不适合长期定居或者种植农作物。普里皮亚季的建筑和市容,也永远停留在了事故发生的1986年。光是切尔诺贝利这场核灾难,就造成了4300平方公里的严重辐射残留区。而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影响不仅持续至今,还和我们中国毗邻的海洋直接相关。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今天我要讲的书,就和核灾难有关。这本书,是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普洛基的新作《原子与灰烬》,有360多页厚,26万字,分成六个独立章节。你既可以一鼓作气从头读到尾,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挑着浏览。本书的副标题叫“核灾难的历史”,从这里你就能猜到:这是一部回顾1945年之后,全球主要核安全事故的全景式著作。书里提到的6个案例,既有我们熟悉的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也有相对陌生的三里岛、克什切姆等,涵盖了美苏英日四个国家。但奇怪的是,本书作者普洛基,并不是一位核技术方面的专家,而是研究苏联历史的资深学者。那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其中会不会带有“国别偏见”呢?我们来听听普洛基自己是怎么说的。

2018年,普洛基根据他对苏联解密档案的长期研究,出版了一本厚重的专著《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这本书可以说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里程碑式著作,它不仅为普洛基赢得了许多学术奖项,还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为“记录那场灾难的最权威史学作品”。就连美国HBO拍摄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播出之后,媒体请来给它“挑刺”的头号专家,也是普洛基。但普洛基自己,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飞往世界各地,参加签名售书活动时,总会有读者问他:切尔诺贝利灾难中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和技术缺陷,是不是只存在于苏联?美国和英国,会不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当欧美各国的政府官员出现在摄像机镜头前,为发展核电做宣传时,他们总是说:切尔诺贝利事故,只是一起意外,而且是苏联“专属”的意外。类似的悲剧,在美国和西欧是不可能出现的,大家不用担心。

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对呢?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普洛基从2019年开始,花费三年时间做调查,最终在2022年写出了这本《原子与灰烬》。这三年里,他不仅发挥自己身为历史学家的专长,搜集浏览了大量解密档案,还请教过许多核工业方面的专家,最终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原来,各种类型的核事故,一直贯穿在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整个过程中。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21世纪初的日本,核事故可以说接连不断。它们有时是因为技术积累不足,有时是因为急功近利,更多时候则是因为管理存在缺陷。这三项弊病,在许多核能大国都出现过,绝不是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种体制特有的现象。了解这些缺陷的成因,并引以为戒,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无疑是有好处的。

另外,在21世纪初的全球能源版图中,核电占据10%的份额,而且是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有鉴于此,我们更有必要了解核事故的潜在威胁,并从曾经的灾难里吸取教训。毕竟,利用核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守护地球,而不是让地球被辐射灰烬所覆盖。

本书作者沙希利·普洛基,是一位出生于苏联,后来前往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资深历史学家。他既熟知苏联核工业的历史和管理模式,文笔又生动鲜活,所以才能把《切尔诺贝利》写成一部杰作。在这本《原子与灰烬》里,普洛基延续了他写作《切尔诺贝利》时的文风,把每一起事故的主人公和情节都刻画得活灵活现。在他笔下,雄心勃勃的科学家、自我感觉良好的管理者以及悲愤的受害者构成了一组群像,令人感慨万分。相信本书也会让你大有收获。

因为原书包含了6个故事,内容较多,在接下来的讲解里,我不会平铺直叙地回顾每一场事故的经过,而是按照普洛基归纳的三大类原因,为你汇总分析其中的逻辑。

文档评论(0)

蓝色星球快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