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辅助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辅助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辅助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痴呆(dementia)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

的综合征。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阶段。

近年来关于AD的大型药物临床试验屡屡宣告失,而非药物治疗备受重

视。无创神经调控是一类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IBS),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目前rTMS、tDCS在改善AD认知功

能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而且安全性高、靶向性好,故被认为是AD治疗的

新契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rTMS、tDCS相关研究的系统性总结与评价。

本共识总结现有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辅助AD治疗的研究证据,依据技术类

别对AD痴呆期及aMCI适宜治疗方法作临床推荐,并对rTMS与tDCS的

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痴呆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导致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和社

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临床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主要类型,

它是一种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致残乃至致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

等认知受损、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B淀粉样蛋白沉积(老年斑)和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原纤维缠结)为其典型病理特征。AD正在影响着世界

范围约5000万人,预计2050年AD患病人数将达1.5亿。2021年发表的

我国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60岁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约1507

万人,AD患者983万人。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是AD的早期阶段,

患者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认知损害,而日常生活能力尚可。在aMCI

阶段及时干预延缓其向痴呆转化,对AD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关于AD的大型药物临床试验均因不良反应、中期疗效不达标等原

因宣告失。目前临床使用的5种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

准的药物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十分有限,更无法逆转AD持续进展。经FDA

批准的新药&淀粉样蛋白抗体Aduhelm(aducanumab)及我国上市的新药

甘露特钠胶囊GV971,虽然临床试验提示有一定疗效,但最终疗效仍有待

验证。目前,AD的非药物治疗备受重视。多种非药物疗法包括社会心理治

疗、认知干预、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被证实可促进AD康复,其中物理疗

法中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被认为是AD治疗新契机。世界神经调控学会将

神经调控定义为通过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技术,利用物理性或化学性手段改

变神经系统信号传递,调节神经元及神经网络活动,引起特定脑功能改变的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针对AD的有创调控技术主要为深部脑刺激,虽然现有

证据提示其可改善AD症状,但手术风险高且疗效尚不肯定。无创神经调控

是一类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IBS),主要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

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及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等,

其安全性高、费用低,因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现有AD治疗研究主要采用

rTMS和tDCS两种技术,其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有一

定临床参考价值。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其相关研究的系统性总结与评价。

本共识总结现有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辅助AD防治的研究证据,依据技术类

别对AD痴呆期及aMCI适宜治疗方法作临床推荐。

1文献检索与研究选择

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及其用于AD和MCI

治疗共识推荐

2.1rTMS

rTMS是现有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2019年10月,国家

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国家精神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和"国家精神区域医

疗中心设置标准”中,均已将rTMS纳入关键技术清单。

2.1.1原理概述:rTMS主要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通过脉冲电流在线圈内产

生磁场,透过头皮和颅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局部微弱电流,改变皮层电活

动及神经细胞兴奋性,进而起到治疗作用。2.1.2操作方法:进行rTMS

治疗前,应选定刺激靶点和参数,并选用适当的刺激线圈。

⑴刺激靶点:

(2)刺激频率:

⑶刺激强度:

(4)刺激线圈:

2.1.3推荐方案:

A(1D)痴呆期患者推荐意见:

现有采用rTMS刺激DLPFC治疗AD的证据相对较多,故优先推荐(方案一)。

以顶叶为靶点的刺激方式可参照方案二至四。如单一靶点无效,推荐进行多

靶点联合刺激(方案五)。方案六基于个体fMRI图像确定刺激靶点,较基于

结构像定位靶点更加精准,但需

文档评论(0)

138****4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