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 白杨礼赞课件.pptxVIP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 白杨礼赞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杨礼赞茅盾

新课导入你都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诗句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柳

作者名片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茅盾MAODUN

写作背景Writingbackground《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第一部分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第二部分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其象征意义。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第三部分

课文讲解研读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本文开头段的作用?第一段独立成段,统领全文。内容上:点明文章的描述对象是白杨树;强调白杨树“不平凡”,点明礼赞的原因;总领全文;结构上:照应标题,赞美白杨树不平凡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起线索作用;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点拨:开头段的作用有哪些?

课文讲解什么叫衬托?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课文讲解文章开篇点明赞美的主题,第2段却转而描绘高原景色,为什么呢?用烘托、映衬的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产生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课文讲解黄土高原的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课文讲解文章最后一段写“贵族化的楠木”用意何在?对比手法两种树品格不同,白杨树是普通中蕴含着“不平凡”代表着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楠木是贵族化,代表着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课文讲解什么叫象征?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树人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团结力求上进象征本体象征体层层深入象征概念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树干笔直片片向上

以四个“难道”的反问句式,层层递进,由赞美树到赞美人,从而揭示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过渡自然,气势恢弘。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怎样将这种象征意义揭示出来的?

课文讲解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

合作探究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不矛盾。普通是平凡,不平凡是伟大,即平凡中蕴含伟大。白杨树在西北极常见,也易生长,不被重视,因而它“极普通”。但是白杨树有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品格和精神风貌,以及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因而它“不平凡”。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文章总体是如何“礼赞”白杨树的?景色美形象美精神美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合作探究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第2段描述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给作者的感受,先是“雄壮”又是“单调”,为接下来猛然见到白杨“惊奇地叫了一声”做衬托,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势。这是欲扬先抑。第7段,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又说是“伟丈夫”,也是欲扬先抑。扬抑手法的运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它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橙子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学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熟悉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