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夏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卷一.pdf

2022年宁夏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卷一.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宁夏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卷一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单位:姓名:考号:

题号单选题多项选择判断题综合题总分

分值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孙老师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授课技能,尝试以少数学生

为对象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且把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帮助自己分析提高。这

种方法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中的。

A:说课

B:行动研究

C:教学反

D:微格教学

2.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他的所作所

为负完全责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小学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系统性

3.领导随堂听课是属于。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

C:严格控制的观察

1/12

D:非参与性观察

4.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

行深入调查和描述的教育调查类型是。

A:抽样调查

B:个案调查

C:访谈调查

D:测量调查

5.教育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中,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做传记式记录的方

法是。

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取样记录法

6.张老师在生字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画的现象,于是把“小学生丢笔

少画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

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

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教育实验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叙事研究

D:个案研究法

7.三年级的小琳面临的人格发展阶段任务是。

A: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自卑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2/12

D: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8.孙老师为了考量最新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特意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两组,一

组使用原有的学习方法,一组使用最新的学习方法。为了保证测试样本的同质

性。孙老师还特地对学生原有成绩进行了测量……孙老师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教育实验法

B:行动研究

C:测量法

D:访谈法

9.孙老师受校长委托,对本校的1000余名学生进行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最适合

孙老师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实验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调查

D:访谈法

10.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教学的内容上.而是根据学生学

习和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因材施教;更加关注学生健康人格成长和身体的发

展,体现了。

A: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B: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D: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1.以下对小学教育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B: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升入初中做准备

C: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

3/12

D:小学教育对象为6~12岁的儿童

12.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13.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4.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15.“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

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6.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

文档评论(0)

132****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