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4.1物质的构成【word,含答案】公开课教案.docx

x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4.1物质的构成【word,含答案】公开课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物质的构成

4.1物质的构成

1.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温度降低,汽油的体积减小

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A.A?????B.B?????C.C?????D.D

3.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下列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4.在以下四个图示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B.两根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酒精和水混合之后液面下降

D.红墨水扩散到整个烧杯中

5.下列关于分子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拉过去,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速度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丙图中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D.丁图中两个铅柱端面锉平用力压紧,两个铅柱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6.下列是小金同学对某些生活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大

7.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本身变大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的数量增多 D.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8.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

9.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10.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系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薄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手指轻轻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一侧的有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______。

11.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

(2)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

12.在论证分子的运动时,因为浓氨水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华等同学利用这种性质,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浓氨水是由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分子的这个特点还受________的影响。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甲是作为________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