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说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那么宁静的山村则是静谧的美。

B.本店即日起开始营业,欢迎莅临本店品尝。

C.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D.面对庄重简约、刚劲有力的党史陈列馆,仰望着庄严肃穆的高悬于正门之上的党徽,青年干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2.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市教育局”调到“为了”之前)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D.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增加”改为“培养”)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按照提示默写古诗文。

(1)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

(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是:______,______。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______,______。

(6)《论语》中强调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

(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包含全文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4.《朝花夕拾》中多篇作品涉及作者儿时的读书和学习经历,请结合原著完成下面的表格。

出处

事情

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①______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②______

父亲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逼迫我背《鉴略》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5.班级开展“穿越名著时空,结交名人朋友”活动,倘若你要结交藤野先生,请写出你的交友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

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旧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

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材料二:

“脱单脱贫不脱发,高个高颜求高分”……春节将至,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

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如“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锦有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这项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各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