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的思想与智慧.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其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 , 名 丘 , 字仲尼 , 春秋时 期鲁国人 。 中国春秋 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 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 大文化名人 ”之首。 一、儒家思想与智慧 政治家: 孔子做过仓库管理员 , 51岁时做官相当于市长、建 设部长、公安部长 。56岁时代宰相 , 政治才能上出现“路不拾 遗、夜不闭户 ”。后受排挤 , 开始周游列国。 教育家: 孔子至生把精力用于教育上 , 打破教育垄断 , 开创 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 出现了“ 弟子三千 , 贤者七十二 ”的局面, 很多弟子成为各国的栋梁之才 。修订了六经(即《诗》 、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相传他有弟 子三千 , 贤弟子七十二人 。 孔子去世后 , 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 整理编成儒家经 典《论语》 。 《论语》 中记载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 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 的总结。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 、“仁义礼智信 ” 1、“仁 ”。仁者 , 人人心德也 。 心德就是良 心 , 良心即是天理 , 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 字 , 从二人相处 , 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 , 别 人之观念立 , 人之人格显 , 方能雍容和谐 , 以 立己立人 , 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 , 以及己 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事物为人 , 而不为己 , 发 为恻隐之心 , 宽裕温柔。 2、“义 ”。义者 , 宜也 , 则因时制宜 , 因地 制宜 , 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 , 不该做 就不做 。见得思义 , 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 子曰: “君子喻於义 , 小人喻於利 , 不义而富 且贵 , 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 , 发为刚义之气。 4、“ 智 ”。智者 , 知也 , 无所不知也 。 明白 是非 、 曲直 、邪正 、真妄 , 即人发为是非之心, 文理密察 , 是为智。 5、“信 ”。信者 , 不疑 , 诚实 。就是“ 言出 由衷 , 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 , 人言不爽 , 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 , 以诚居心 , 必然诚 实 。处世端正 , 不诳妄 , 不欺诈者 , 是为信。 二、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即处处 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 , 良者心善 , 恭者内肃 , 俭乃节约 , 让即谦逊。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 、善良 、恭敬 、节俭、 谦逊这五种美德。 这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 道家的道体具有超越性 、绝对性 、普遍性、 无限性 、 圆满性 、 空灵性 。道家之“无 ” 在道德哲学上具有无限的意义。 • 道家之“道 ”是有与无 、神虚与形实的整 合 。“有 ”指的是有形 、有限的东西 , 指 的是现实性 、相对性 、 多样性; 而“无 ” 则是指的无形 、无限的东西 , 指的是理想 性 、绝对性 、统一性。 老子思想核心: 1、道法自然 。天地间的万物的本质是自然循 环的规律 , 自然界的万物处于运动之中 ,“道 ” 是基本准则 , 是自然法则 。“道生一 、一生二 、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任何事物都应依靠自己 的力量 , 自然地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状态。 2、 以柔克刚 。“上善若水 ”、“水滴石穿 ”。 水最为柔弱 , 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 水表面上软弱无力 , 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 的力量 。新的事物是柔弱的 , 却富有生命力者。 3、无为而治 。无为是顺应食物的发展规律, 不要强制去干涉而改变事物的进程 。“为而不 争 ”, 反对的“有为 ”是妄为。 4、福祸相依 。《老子》第五十八章: “祸兮 福之所倚 , 福兮祸之所伏 ”。福祸相依蕴涵着 生活的辩证法 , 说明祸和福都是相对的 。 当人 身处困厄之际应该想到希望 , 因为事物之间的 关系是动态的 , 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和人的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 , 事物就有可能朝着有利的方 向转化。 5、虚怀若谷 。《老子》: “敦兮其若朴 , 旷 兮其若谷 ”。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 、可以更加 包容一切 , 只有虚心才有容人之量 。“海纳百 川 、有容乃大 ”。 6、知白守黑 。什么叫知白守黑 , 懂书法的人 就是这样来欣赏美学的 。善于运用具有丰富内 涵的“ 留白 ”、善于把握虚实 , 运黑为白 , 达 到一种深度内涵的境界。 7、大智若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