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下洱海客栈的转型发展研究.docx

基于生态保护下洱海客栈的转型发展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大理是座依托苍山洱海、白族文化以及大理古城为背景的历史旅游文化名城。如果没有了苍山,大理就缺失了威严,如果没有了洱海的点缀,大理就可能失去了它的灵性。大理之所以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和喜爱,绝大部分都是源自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随着大理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因此摆在大理人民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洱海污染问题,无论在层面国家还是各级地方政府层面,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大力治理环境问题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百年大计。从2017年4月1日起,云南省大理州启动洱海治污七大行动,关停2498家餐饮客栈,叫停周边农牧业面源污染。对于客栈的“一刀切”,对洱海经济发展又实属下策。所以本文基于生态保护下,对洱海客栈的转型发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洱海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 关键词:洱海;污染;客栈;生态保护 1.引言 1.1背景介绍 大理州以旅游业为基本支柱的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已为全国乃至世界所认可,极具产业化的旅游项目集合吃、住、行、游、娱、购六大领域,构建起了大理州独有的旅游产业链。在旅游产业中,住宿虽然只是其构成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旅居在他乡的游客而言,尤其是国内游客来说则是尤为重要的。大理州旅游以洱海地区最著名,客栈在大理旅游业中扮演着极关重要的作用,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处旅客歇脚处,而是能够还原当地文化、生活状态并且能够使游客充分参与的旅游集合体,作为新式“体验旅游”计划最显著的“试验基地”,客栈,尤其是环洱海地区的特色客栈最具代表性。 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的客栈随处可见,路边的酒吧里总有留着夸张发型的民谣歌手抱着吉他声嘶力竭——电影银幕上的云南大理刷新着现代人对“风花雪月之地”的刻板印象。但伴随而来的是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洱海已经数次爆发蓝藻。2017年3月31日,大理州委州政府发布《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告》,即日起,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暂停审批餐饮、客栈,并对现有餐饮、客栈服务业进行整治和规范。 随着大理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洱海地区作为大理州三大主要旅游区被广泛关注,在环洱海景观路开发的不断开进的前提下,环洱海周边的民居客栈也逐渐壮大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环洱海地区的民居客栈已接近有5000多床位。早在1999年,王云飞等就在《人类活动对洱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指出了旅游业已经对洱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研究环洱海地区客栈转型既是大理州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又是对当前研究不足的补充说明。对环洱海地区客栈转型的研究也能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并且能促使转型中的大理旅游产业最稳定地全面发展。 1.2洱海概况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在大理,旅游业逐渐成为农业以外的重要产业。《2014 年中国旅游城市总收入排行榜》显示,大理旅游总收入为 381.44 亿元,位列第 64 名,在云南省内仅次于丽江,甚至排名在西双版纳前。旅游业在给当地带来富裕和繁荣的同时,大量人流的涌入也对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1.3洱海环境出现问题 洱海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是次于滇池的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蓄水量30亿立方米,湖岸线128公里,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但十年多前,洱海遭遇过水质恶化的问题。l996年和1998年,洱海两次爆发全湖性的“蓝藻”危机,水体透明度由3~5m下降到0.4~1.5m。 洱海1992~2001年保持在中营养水平,现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在1993~2000年间,总硬度和总氮上升趋势明显。2003年,洱海再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水质下降到Ⅳ类。 2017年初,洱海及主要入湖河流,蓝藻连片集中爆发。根据洱海流域保护局水质情况的通报显示,2016年水体透明度是十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16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排放总量和2004年相比增加了50%以上。 从污染源头上看,洱海的污染一是生活污水,一是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就是畜禽养殖。根据《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洱海流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

文档评论(0)

Tete文案工作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文字工作十多年,所以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