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 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课 题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课文插图是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教学目标】 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 1.教师导入:(出示课件2)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2.学习本课字词。指名读,分享自己识字的好方法。 (1)(出示课件5)会认字:延 昔 茅 炕 旦 媚 教师重点指导:“炕”是后鼻音。 3.朗读全诗,纠正字音,把握韵脚。 (1)教师引导:诗词歌赋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 字,这就叫做押韵。韵脚是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请几名同学合力分节朗读全诗。其他同学纠正字音,找出韵脚。(出示课件6-8) (2)(出示课件9)引导总结。全诗押的是ang韵,基本上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提示:①第三小节中本是“琳琅满目”,为了押韵改为“满目琳琅”。②现代诗不一定讲求押韵,但押韵的现代诗读起来更优美动听。 (3)教师引导:再读诗歌,根据韵脚读出韵律和节奏。 (4)词语解释。(出示课件10)通过查字典和查资料,我能说出“镢头” “窑洞”“土炕”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 预设:A.我能说得清楚。→学生组织语言说一说。 B.我说不清楚,但是能从下图中找出来。→出示对应图片让学生找一找。 :不熟悉的事物可以借助图片更直观地了解。 三、品读诗歌,体会延安精神 1.学生借助导学单,了解诗意。(出示课件11) 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2.(出示课件12)读过全诗,我们知道了作者追寻的是延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庄、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小节。(板书: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出示课件13)朗读指导:四个“追寻”读的时候应该语气逐步上扬。(板书:追寻) 学生反馈交流。(出示课件14)明确: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预设补充,相机出示图文: ①(出示课件15)“延河叮咚的流水”。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讲“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②(出示课件16)“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③(出示课件17)“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杨家岭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④(出示课件18)“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还唱响了《南泥湾》。 (出示课件19)展示南泥湾开荒图片。 教师小

文档评论(0)

shutang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