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四五教材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docxVIP

本科十四五教材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本篇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对发病、预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护理等均做了原则性的提示,相当于全书的总论,具有纲领性意义。《金匮要略》开篇题名脏腑经络,突出了脏腑经络在杂病辨治中的重要地位。脏腑经络之间关系密切,若发生病变可互相影响。“先后”二字提示临床需注意脏腑经络先后病的传变规律。同时,脏腑经络病变必然反映于脉症,故临床应根据患者脉症进行辨证,推断脏腑病变及其预后转归。 一、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 (一)发病与预防 【原文】 夫人禀五常 [1] ,因風氣 [2] 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 [3] 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 [4] ,中人多死。千般疢難 [5] ,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藏府,爲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脉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 [6] 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藏府,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 [7] ,针灸、膏摩 [8] ,勿令九竅 [9] 閉塞;更能無犯王法 [10] 、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 ① 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爲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藏府之文理 [11] 也。(2) 【校勘】 ①遗:原作“遣”,据《医统正脉》本改。 【注释】 [1]五常:即五行。 [2]风气:指自然界之气候。 [3]元真:指元气或真气。 [4]客气邪风:泛指外来致病因素。 [5]疢(chèn衬)难:指疾病。 [6]干忤:此指侵犯。干,《说文》:“犯也。”忤,违逆,抵触。 [7]导引、吐纳:导引指自我按摩。吐纳为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两者均为古代体育疗法,起养生却病的作用。 [8]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9]九窍:眼、耳、鼻、口七窍,加上前后二阴,即为九窍。 [10]无犯王法:不要触犯国家法令,免受刑伤之患。王法,指国家法令。 [11]文理:文,通“纹”。《医宗金鉴》曰:“理者,皮肤脏腑,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 【释义】 本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了发病原因与疾病分类、防病措施以及早期治疗。 人与自然关系密切。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自然界亦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仲景以“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人体正气具有抗病能力。若五脏元气充盛,气血流畅,脏腑、经络等功能协调,人体就不易受邪发病;若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则客气邪风等各种致病因素易侵犯人体导致疾病发生,甚至使人死亡。 临床疾病虽然多种多样,但分析其发病原因、传变、病位等,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经络受邪,传入脏腑,这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以致邪气乘虚入内;二是病在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这是外部体表受邪所致;三是房室、金刃、虫兽等致病因素损伤人体。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未病前当内养正气,外避邪气。具体措施包括:节制房事,勿令肾精竭乏;饮食有节,避免偏嗜;遵守国家法令、保持人与社会和谐;更要避免外邪、虫兽、外伤等致病因素的伤害。这样,机体正气充盛,病邪就不易伤人致病。若不慎发病,则应及早治疗。如经络刚受邪,就及时施治,以防病入脏腑;四肢才觉重滞,就采用导引、吐纳等法驱邪外出,勿使邪气深入,导致九窍闭塞。 本条关于健康与发病的论述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认为五脏元真通畅,气血流通,脏腑功能协调,生命活动处于相对动态平衡,则人体安和,不易受邪发病,否则,致病因素易侵犯人体,导致发病。因此,内养正气,外避邪气,可保持健康,防止疾病发生。 对于疾病,仲景根据病因、传变途径及病位分为三类。虽然宋·陈无择“三因说”源于此,但陈无择以外感六淫为外因,情志所伤为内因,根据发病方式将病因分内外,而张仲景主要以病位分内外,这是应该注意区别的。 【辨治思维与要领】 (1)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内养正气,外避邪气。 (2)未病先防、得病早治是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发病后,为防止疾病由浅入深,由轻转重,应及时治疗。原文“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就强调了这一原则。 (二)病因 1.反常气候 【原文】 問曰:有未至而至 [1] ,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謂也?師曰:冬至 [2] 之後,甲子 [3] 夜半少陽起 [4] ,少陽 ① 之時陽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爲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爲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爲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爲至而太過也。(8) 【校勘】 ①阳:原作“阴”,据《医统正脉》本改。 【注释】 [1]未至而至:第一个“至”指时令,第二个“至”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