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一中、灵璧中学2023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安徽省太和一中、灵璧中学2023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AA 1.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 (Ⅰ )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 (Ⅰ组)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Ⅱ组去除顶芽,Ⅲ组去顶并在切口涂抹ⅠAA 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的第Ⅲ组实验可以省去 B . Ⅰ组和 Ⅱ组对比说明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 C. Ⅰ组侧芽生长长度较短的原因是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 D .本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2.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 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形成乙过程中,DNA 复制前需合成rRNA 和蛋白质 B .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 X Y .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 染色体或 染色体 D .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3.图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 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eD B E e .甲中基因 与 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C.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存在等位基因 D .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 4.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 .糖原、胰岛素、性激素 B .纤维素、性激素、生长素 C.淀粉、淀粉酶、糖原 D .磷脂分子、DNA 、RNA 5.禾草灵(FE )是一种现代农业常用除草剂,大量使用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获得能高效降解FE 的菌株, 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 W1 菌株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对 FE 的降解效果(FE 特征吸收峰在 239nm 处),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应从大量使用除草剂的土壤中获取菌株 B .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 C.应使用以FE 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D .据吸收光谱可知,W1 菌株对 FE 有明显降解能力 6.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者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B .抗体是一种由B 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C.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催化作用 D .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9 分)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拥有达 1.8 m2 的表面积,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物理屏障,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生物或 有毒物质的侵害。同时,皮肤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部位,因此常驻有各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可通过 微生物培养技术了解我们的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 ()微生物培养利用的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 。 由 于 不 同 种 类 的 微 生 物 的 菌 落 特 征 表 现 不 同 , 因 此 可 以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来培养、观察 菌落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 2

文档评论(0)

187****85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