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根态重金属活性钝化长效稳定性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pdf

土壤酸根态重金属活性钝化长效稳定性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场地土壤重金属钝化长效性评价方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目录 一、 工作简况3 二、 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6 三、 主要实验 (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生态效益9 四、 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25 五、 采标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采用国际国外标准25 六、 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关系25 七、 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25 八、 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26 九、 贯彻标准的要求以及措施建议26 十、 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26 附录A 27 模拟酸雨淋溶装置示意图27 2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 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22号)要求,由TC275 (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的 《场地土壤重金属钝化长效性评价方法》 (原名称: 《土壤酸根态重金属活性钝 化长效稳定性评价方法》 (计划编号T-303))国家标准计划于2022年7月19 日 正式下达。起草单位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北 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润鸣环境科技有 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所等组成。 (二)制作背景 2014年4月我国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其中指出土壤总超标率为16.1%, 土壤中的污染点位分为超标,轻微、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其比例分别为11.2%、2.3%、1.5 % 和1.1 %。主要的污染类型为无机物污染,其占整体污染物超标点位的82.8 %。分布广泛的污 染土壤以及严重的污染程度引发了国家领导层的广泛关注。2018年5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由国务院印发的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2016年5月28 日起实施;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足以说明国家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视。 近些年来,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因成本效益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面积土壤处理等优势获 得广泛关注。土壤原位钝化修复 (In-situremediation)是针对中轻度重金属污染问题发展起 来的一种边修复边生产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主要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天然的或改性的钝化修复 剂,调节土壤的理化特性,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层间离子交换、化学吸附、络合和沉淀作用, 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及区域,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浓度。常用的钝化材料主要是 一些具有较强吸附性、离子交换性能以及较大比表面积的物质,包括粘土矿物、含磷材料、硅 钙物质、有机物料,金属及其氧化物以及生物炭等。 3 值得注意的是,钝化修复技术并不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仅通过改变重金属的赋存形 态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添加到土壤的钝化剂在在酸雨淋溶、干湿交替等自然环境因素的驱 动下会老化。钝化材料的老化将会使其固定重金属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修复后的土壤返黄返 溶,再次构成生态环境风险。因此,需要评价钝化修复效果的长效性。另外,由于钝化材料的 添加可不同程度地导致污染土壤增容,但缺乏钝化长效性评价标准,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后的去向通常只有危废填埋场。然而危废填埋场的选址越来越困难、维护成本高,这将成为了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产业的瓶颈问题,限制土壤环境修复产业的发展。 钝化后土壤自然老化周期的漫长性及不同年份、季节、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 试验结果的不可比性,导致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再现性较差,材料的钝化长效性难以定量化 预测。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可通过模拟自然气候中显著影响钝化长效性的敏感因子 (如干湿交 替和酸雨淋溶等),实现快速评价材料老化性能的目的,从而可以预测钝化材料的长效性,最 大限度地避免由老化所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