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岑 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壹贰叁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他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背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同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诗人于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被叛军攻陷。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原文 注释: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怜:可怜。傍:靠近、接近。 译 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岑参,原籍南阳,后迁居江陵,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强欲登高去强 勉强。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句意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无人送酒来送酒 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后来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句意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怜可怜,怜惜。故园家乡,故乡。句意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的九月菊花。 应傍战场开应:应该,大概。傍:靠近,接近。句意:那九月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感悟诗意通过描写重阳节思念长安故园,通过想象着故乡的菊花此时在战乱中开放的情景,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之情。 感受总结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课堂小甜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运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运用了陶渊明的典故。作用: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表现了诗人在战乱行军途中的凄苦境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①对菊花的怜惜;②对故乡的思念;③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关切);④对和平的渴望。 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园长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边 塞 诗1. 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2. 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3. 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4. 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手法以小写大,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语言朴实无华,又寓巧于朴,余意深长 下节课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