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以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发展为例.docx

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以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发展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 以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发展为例 ? ? 聂 斌 耿明斋,2 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 ——以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发展为例 聂斌1耿明斋1,2 Summary:涉农中小经营组织融资效率的提升有赖于区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基于对河南省16个县市涉农中小经营组织的问卷调查分析,对县域经济开展融资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试图从微观视域勾勒出传统农区县域融资的状况和动态。研究表明:河南省涉农中小经营组织融资总体绩效较低,纯技术无效率是重要影响要素;涉农中小经营组织融资绩效呈现出县域层面的梯度分布格局,但其中规模效率大致趋同;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并未呈现出逐步改善的趋势,河南省县域层面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有赖于技术进步。 Key:融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涉农中小经营组织;河南省 涉农中小经营组织融资效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需求及供求双方的交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其中涉农中小经营组织金融需求的基本特征与广大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供给的基本特性是基本要素。本文在对河南邓州市、温县等的16个不同类型的金融支农试点县(市)及200家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座谈了解及问卷调查基础上,依据其信贷业务信息对其融资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勾画现阶段河南不同县域农村融资状况,从中寻找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研究设计 县域经济融资绩效的本质要求在相关研究中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鉴于融资绩效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本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实地调研数据、文件资料等结合经济计量工具,对河南省县域融资试点县市开展时间和空间上的态势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推进县域融资绩效提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河南省区域发展的实际上,为破解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贷款难、支付不方便等长期性未解决问题,2015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推进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规划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济源市、兰考县等22个县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围绕“两权”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抵押、担保体系、农产品价格保险、小额信贷、科技金融、电商物流贷款、旅游业金融支持、信用示范、示范村等10个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积极稳妥探索创新。 为有效落实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把握,以及县域尺度上融资水平的了解,实现推进对试点县市金融改革的跟踪与对接,文章对部分试点县市和非试点县市共计16县市开展了深入研究。作者在工作之余,于2014年10月至12月,2015年4月至7月密集对16县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其中,对各县市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191份。问卷调查重点围绕企业发展与运营、企业财务与借贷状况等方面,对河南省县域涉农中小经营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和了解。 (一)研究方法 有关生产率测度的方法主要分为参数分析和非参数分析两类,前者要求基于不同假设明确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并进行具体参数的估计,包括经济计量生产模型的最小二乘法(LS)、随机前沿分析法(SFA)等,后者不需要参数法中函数形式的事先确定,也不需要检验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而可以摆脱生产函数具体形式和估计具体参数值的束缚,更为准确地衡量“多投入-多产出”经济系统的绩效,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法等。基于传统非参数分析方法的功能和特点,结合涉农中小经营组织“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的复杂性与隐含性,本研究选用Fare 等(1994) 提出的建立在DEA基础上的产出导向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度量涉农中小经营组织生产率的时序变化。 DEA 最初是由Charnes,Cooper and Rhodes(1978)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提出的,称之为CCR模型。他们的基本思路是依据观测数据、运用线性规划确定决策单元的有效生产前沿面,再将非有效的决策单元投影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通过定义距离函数来度量非有效决策单元偏离有效生产前沿面的程度,并以此衡量各决策单元生产实践的相对有效性。由于现实并非总是规模报酬不变,Banker 等(1984)延展原有假设,形成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的BCC模型。因为CC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所以其计算结果中就会包含可能的规模无效率,综合运用CCR和BCC模型可以将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而准确衡量各决策单元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偏离有效生产前沿面、偏离最优生产规模的程度。DEA 有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两种基本形式,前者研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