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联读《氓》与《离骚(节选)》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联读《氓》与《离骚(节选)》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弃妇诗与逐臣诗的文化关联——联读《氓》与《离骚(节选)》 中国文人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于是,中国古代有两种诗很盛行——“弃妇诗”和“逐臣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作为中国弃妇诗的源头,为这类诗歌建立了一个极高的起点,《氓》写出了女性面临婚姻裂变的状态——女性属弱的哀叹与毅然的放弃。而逐臣文学发端于屈原,并与整个封建社会相始终。逐臣文学取得辉煌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具有激荡的感情、强烈的创作冲动和长达数千年的丰厚累积。 本堂课,我们以《氓》和《离骚》为例探究这两类诗歌的文化关联。 一、预习任务 1、查询资料,了解《诗经》和《楚辞》基本信息,可以进行对照梳理 2、结合《屈原列传》和教辅资料,了解屈原基本信息和主要经历 3、阅读《氓》和《离骚(节选)》,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教辅资料,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4、拓展阅读《诗经·邶风·谷风》 ,并与《卫风·氓》进行比较 5、通过网络资源,查询搜集更多的弃妇诗和逐臣诗,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二、探究任务 弃妇、逐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周易·坤卦·文言》释“坤”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孔颖达《正义》进一步申言:“欲明坤道处卑,待唱乃和,故历言此三事,皆卑应于尊,下顺于上也。”据此可知,妻道、臣道一样,同属卑下的一方,与之相对的夫道与君道,则属于尊上的一方;卑下者对尊上者只能应和顺从,而不能首唱。倘若卑不应于尊,下不顺于上,便有可能遭到尊上者的打击和抛弃。然而,实际生活中大量事例说明,即使卑下的一方能够“应于尊”、“顺于上”,也随时可能受到尊上者的打击,沦落到被弃被逐的境地。 探究1:阅读《氓》和《离骚(节选)》,比较两首诗的内容题材,品味两首诗抒发的情感,说说这些情感中最可贵之处。可参考下面的表格。篇目题材情感可贵之处《氓》《离(节选)骚》 探究2:概括《氓》和《离骚(节选)》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并结合下面的补充资料,说说两者的相似点。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篇目主人公形象特点相似点《氓》弃妇 《离骚(节选)》屈原 补充材料: 《周易·坤卦·文言》释“坤”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孔颖达《正义》:“欲明坤道处卑,待唱乃和,故历言此三事,皆卑应于尊,下顺于上也。” 建议:(1)概括形象特征时注意包括外在特点和内在特征,着重于内在特征的概括(2)结合补充材料,主要关注两主人公的身份、地位(3)相似之处要概括全面 探究3:《卫风·氓》和《邶风·谷风》两首诗皆以第一人称的弃妇口吻和六章的篇幅叙写被弃遭遇,请阅读这两首诗,结合下面的补充材料,探讨弃妇被弃的原因。阅读《离骚(节选)》,结合《屈原列传》,探讨屈原被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比较两者被弃(逐)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补充材料: 《毛诗·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 《毛诗·序》“《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 《韩非子·备内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 建议:(1)此题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探讨全面,教师提醒学生需结合预习任务中《邶风·谷风》《屈原列传》和补充材料进行探究(2)教师需要对诗中某些诗句进行文化性的解读,如“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让学生明白背后的深层原因(3)原因相似点要尽量多角度探寻 探究4:根据前面的探讨,结合《氓》《离骚(节选)》两首诗歌,探讨弃妇诗和逐臣诗的关联,可以参考表现形式、内容风格、结构形态等角度进行探讨。 建议:(1)此题难度角度,教师需要进行引导,探究题干中提示的三个角度即可(2)如学生学有余力,可以探讨更多的角度,进一步研讨弃妇诗与逐臣诗的文化关联 展示与分享 学生分组探讨,形成小组探讨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可以制作PPT 课堂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形成共识,整理成果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