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装配式钢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2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选用步骤 ②根据板跨度和附加荷载设计值直接从构件选用表【第13页~第19页】中选用预制带肋薄板及其相应的叠合板支座负钢筋。 * 当前第157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同一板号的预制底板配筋完全相同,但支座负筋因附加荷载的不同可能会不同。】1PKB4805-4T * 当前第158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选用表中,同一编号的板型,附加荷载设计值不同时,可能有不同的配筋(因荷载设计值不同,荷载设计值由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确定)而图纸上只标注了板的型号,没有标注附加荷载设计值。 ——支座负筋在设计图纸中直接给出了,支座负筋不需再要按图集设置。 * 当前第159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工程实例 图中L=4400mm,表示实际板长,跨度4500mm,也间接说明了预制板的支撑长度。 * 当前第160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L10SG408《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七、制作与施工要求 3.叠合层顶面均比预制带肋薄板板肋顶面高25mm。预应力钢丝板底保护层厚度为15mm,叠合层支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 6.纵向预应力钢丝伸出预制带肋薄板板端的长度为150mm。 7.起吊的吊点距板端不小于200mm,且不应大于0.2倍板长度,起吊点应位于有肋部位的下方。 * 当前第161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8.预制带肋薄板的叠合面宜做成凸凹差不小于4mm的粗糙面,可采用磨砂、网状滚筒等方法形成。 9.预制带肋薄板的搁置长度: (1)搁置在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梁上是不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撑长度不应小于40mm。 (2)与钢筋混凝土梁或墙同时浇筑时伸入梁或墙内不应小于10mm。 (3)搁置在钢梁上时不应小于40mm。 * 当前第162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L10SG408《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47叠合板平面布置及支座配筋示意图 图集注: 3.尽量使叠合板沿短跨方向布置。 7.图中穿孔钢筋C8@200,按双向板考虑时另行计算配筋。 8.图中穿孔钢筋锚入两端支座的长度应≥40mm且至少伸至支座中心。 * 当前第125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支座负钢筋 L10SG408《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七、制作与施工要求 12.叠合层中板支座“负钢筋”和“分布钢筋”配置见本图集47页详图,其中顺肋的钢筋配置在下面,垂直于肋的钢筋位于上面。 * 当前第126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L10SG408《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47叠合板平面布置及支座配筋示意图 图集注6.顺肋方向支座负筋位于下面,垂直于肋方向的分布钢筋位于上面;【注:顺肋方向的钢筋在下面。】 * 当前第127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叠合层中防裂构造钢筋 (JGJT258-2011)《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叠合层区域,应在板的叠合层上部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沿平行板肋、垂直板肋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伸入周边梁、墙内进行锚固。 * 当前第128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条文说明为防止间接作用(温度、收缩)在叠合层区域引起裂缝,叠合层上部未配筋区域应配置防裂的构造钢筋。考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防裂钢筋宜设置为:沿平行板肋方向防裂钢筋在下,沿垂直板肋方向防裂钢筋在上。 * 当前第129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L10SG408《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54构造钢筋焊接网片说明 图集注: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以防止非结构性裂缝的产生。 * 当前第130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图集注: 3.本图只标线现浇板上表面素混凝土区增设构造钢筋网的情况。构造钢筋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拉拔螺旋钢筋和拉拔钢丝。钢筋沿垂直于板肋方向的配筋间距率宜大于0.1%,顺板肋方向的钢筋间距取300mm。具体可根据板厚按表1选焊网钢筋。现浇板下部配筋以及梁上、墙上负弯矩钢筋宜在计算设置受力钢筋时适当增设,为避免钢筋重叠,可以不设抗裂焊接网。 * 当前第131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1点 图集注: 4.焊接网下料布筋时,应特别注意保证焊接网之间的搭接长度以及与原结构负筋之间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附加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并不增减原受力负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大小,宜将网筋布置在负筋内侧【下侧】。 * 当前第132页\共有231页\编于星期二\1

文档评论(0)

Zhangqing0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