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3(赤壁赋)课前预习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案.pdf

高中语文43(赤壁赋)课前预习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word 《赤壁赋》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找出自己翻译不准和不会翻译的文言字、词、句,初步探究第一、二段的内容。 二、预习内容 1.给标线的字注音: 壬戌( ) 桂棹( ) 余音袅袅( ) 幽壑( ) 嫠妇( ) 愀然( ) 山川相缪( ) 旌旗( )酾酒( ) 横槊( )舳舻千里( ) 扁舟( ) 匏樽( ) 无尽藏( ) 狼籍( ) 枕藉( ) 2.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绪?抒情方式是什么? 3.这段文字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4.作者怎样描写箫声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即可。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2.能力目标: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 技巧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 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1 / 13 word 重点难点 1、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3、感悟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赏析哲学之美 二、学习过程 1、了解赋体,掌握特点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 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 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 杜牧的 《阿房宫赋》、苏轼的 《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 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 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 式出现,如通篇换了 12 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 X,也采用了不少对 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 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2、作者背景及解题 苏轼 (公元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某某)人,与父亲苏洵、弟弟 苏辙并称“三苏”,同为 “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 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 “诽谤新法罪”贬 为某某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 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某某岛,直到 63 岁遇赦北归,第二年 在某某病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论画主 X 神似,擅长画竹。 在思想上,苏轼博通经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曾 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在 “仁政爱民”的思想指导下, 2 / 13 word 做了许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爱陶渊明,喜读《庄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 两次沉重的打击,对庄子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表现在:一是旷达超脱,一是玩世不恭,甚 至消极出世。这也是形成苏轼世界观复杂化、经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 个重要因素。 关于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文档评论(0)

166****9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