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合集.pptx

2022届福建省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合集.pptx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厦门市 2022 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值 150 分。) 注意事项: ①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②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③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素来有“书画同源”一说。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在《笔髓论》里说:“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这是从书法与绘画的起源上说的。 而在艺术的境界和追求上来说,“书画同源”又表现为相似的艺术趣味。近代大书画家黄宾虹曾说过:“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书法和绘画之所以在艺术趣味上也“同源”,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文字的孽乳,是从象形出发,逐渐生发出指事、会意、转注、假 借等抽象的表意形式,从反映事物之形象的图画,逐渐演变为抽象的表现符号;另一方面,中国绘画从秦汉时代开始,就奠定了一种轻写实而重抒情、写意的艺术倾向,绘画从客观如实地展现自然、人物的形象,转向表达画家本身的情感、观念和想象。这样,中国的文字和绘画,就呈现出一种合流的趋势。 于是,它们的形式载体-书法和中国画,就具有了一致性的艺术追求:“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南朝齐梁时代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气韵”,也就是“神韵”,是指人物的精神气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便成了这一时代绘画的最高艺术水准。而后,山水画、花鸟画等兴起以后,“气韵”便从人物扩展到一切绘画的表现对象。绘画的气韵表现,所依赖的是笔墨、线条和色彩;而书法则更是笔墨和线条的艺术,绘画中的色彩???在书法中则表现为用墨的浓淡和干湿。 关于书法的气韵,汉代书法家蔡邕曾说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书者,散也”,是说书法是审美心胸、艺术情思的表现。在古人心中,文字本身是有生命、情 韵的,书法家的使命,就是把文字本身的生命律动和情韵展现出来。 关于绘画的气韵,苏轼在一首评论文与可画竹的诗中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文与可笔下的竹子融入了主观的情致、神思和想象,因而变化万端,活泼泼地展现出了“自然”本身的生动景象与境界。 只有气韵生动的书画作品,才能够称之为“美”的,才能展现出中国文人的情怀和创造力。 (摘编自刘悦笛、赵强《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 材料二: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建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可以说是今日能够看到的中国最古的绘画。但两者皆系图案的、抽象的性质,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察,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由最;早的彩陶花纹来看,这完全是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它的演变,是随被装饰物的目的,及关于此种目的的时代文化气氛而推动,所以它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等到约定俗成之后,便慢慢从事物之形中解放出来,以追求实用时的便利。 书画的密切关联,乃发生在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成为美的对象的时代,这开始于东汉之末,而确立于魏晋时代。其引发此一自觉的,恐怕和草书的出现有关系。因为草书虽依然是适应简便的要求,但因体势的流走变化,易于发挥书写者的个性,便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书法从实用中转移过来而艺术化了,它的性格便和绘画相同。加以两者使用笔墨纸帛的同样工具,而到了唐中期以后,水墨画成立,书与画之间,更大大地接近了一步,于是书画的关系,便密切了起来,遂使一千多年来,大家把两者本是艺术性格上的关联,误解为历史发生上的关联。 即使在艺术性的关联上,后来许多人,以为要把画画好,必先把字写好的看法,依然是把相得益彰的附益的关系,说成了因果上的必然的关系。 书与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在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茉条”出现以前,都 是匀而细的,有如“春蚕吐丝”的线条,这和书的线条,也是属于两种形态,自然需要用两种技巧。事 实上,固然许多人善书同时也善画,但吴道子本来是“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学书不成,因工画”。而沈颢《山水法》在落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28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