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与整体分离痕迹检验.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线条痕迹的变化 (1)作用力影响 法向力越大,痕迹越深。 由于擦划痕迹是工具沿着客体表面滑动摩擦而成,其特点是工具与客体表现凹凸质点间的作用造成磨损。因此,这种痕迹的形成只能局限于客体的浅表层,而不可能形成更深的痕迹。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5个角的变化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前角变化对痕迹的影响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1)前角 工具前进方向的切削面与承载客体未被破坏表面的夹角。 前角大干90°时,工具是沿承载客体表面被推动向前; 前角小于90°时,工具是沿承载客体表面被拉动向前。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侧角变化对痕迹的影响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侧角(又称“侧面角”) 工具向左或右倾斜的侧面与承载客体表面的夹角。 侧角为90°时,能反映工具切削刃上全部的凹凸点结构形态。 侧角近于90°,能反映工具切削刃上全部的凹凸点结构形态。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3)偏角变化对痕迹的影响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偏角 工具接触线(或切削线)或工具与切削面相交的线与承载客体平面纵轴线的夹角。 偏角为90°时,工具以非偏斜状态前进,形成的线带最宽,各条线度的宽窄、间距、数量等特征真实、可靠。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偏角大于或小于90°时,线带总宽度变窄,各条线痕间距也随之减小,甚至出现某些线条重合,引起线条粗细和数量上的改变。 后角 工具的后切削面与承载客体已被破坏表面的夹角。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楔角(“工作角”或“交叉角”) 是工具两个切削面的夹角楔角变化对痕迹的影响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 (一)概念 工具痕迹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加载客体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承载客体在与其相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第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1.工具痕迹是犯罪活动引起的,与犯罪行为密不可分 2.工痕是持械行为,是人的体力的直接延伸 3.是持械直接作用所致 (二)特征 第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二、工具痕迹的特点 (一)多发性 工痕的出现率很高,占整个痕迹出现率的75%~80%。但利用率很低,究其原因: 1.工痕较手印、足迹难鉴定 2.对工痕利用率认识不足 3.工具痕迹学属边缘学科,知识涉及面广 第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二)多变性 1.不同工具会形成不同的痕迹 2.同种工具的不同部位也会形成多种痕迹的工具 3.同一工具的同一部位因动作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痕迹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4.作用方式变化也会形成不同痕迹 5.有时会出现伴随痕迹,如夹持撬压一拧一划,就会在客体表面同时出现凹陷与线条两种痕迹;有时表现为重叠和复合痕迹多 第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第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三)立体性 1.工痕多以立体形式出现,形象直观。 2.检验工痕就不能像以前检验手印与足迹那样仅局限于二维空间,要对工痕进行立体观察检验。 第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第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四)附着物、遗留物多 1.附着物 2.遗留物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三、工具痕迹形成的必要因素 机械作用--前提 两个客体--物质基础 加载客体:施力的客体叫做加载客体,又叫造痕体。 承载客体:受力并发生塑性变形的客体叫做承载客体,又叫承痕体。 塑性形变--作用结果 以立体反映形象来表现 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一)作用力 “三因素” :即作用力、工具和承痕客体。 人——外力的产生者(或施加者) ↓ 工具——力的传递者 ↓ 工具痕迹——力的表现者 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外界机械作用 p 加载客体 承载客体 接触部位 工具痕迹形成示意图 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