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红烛》-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VIP

第2.2课 《红烛》-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 烛 1.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新诗三美的具体表现。 3.学习闻一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报国志向。 学习目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他是诗人 他是学者 他是民主战士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在创作诗歌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介绍 他一身正气,曾参加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后来加入中国民盟为民主而奔走呼吁。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毛泽东曾评价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这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歧视,写下许多爱国诗篇。1925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学习任务一】 听读感悟 诵读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并标出节奏和重读。 1 2 3 4 教师点评 教师范读 指名朗读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 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 第3-4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 第5-6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 第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 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 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 【学习任务二】 品读意象 小组讨论 请大家找出闻一多笔下的“红烛”和李商隐笔下的“蜡炬”这两个意象在诗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 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是否相同。 “蜡炬”被分解成了“灰”和“泪”两部分。 “红烛”被分解成了“色”“灰”“泪”“光”四个部分。 红烛的红色代表赤诚、热烈、忠诚。 将红烛的红,类比为红心的红。 红烛的“色”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对先前的认识进行了彻底的自我否定。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燃烧自我,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 红烛的“光”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泪”象征着因拯救祖国、拯救世人的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体现了诗人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故而痛苦流泪。 红烛的“泪”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灰”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出花果的脂膏。诗人勉励红烛流泪,并培出花儿,结成果子,实际是勉励自己为争取人民的幸福快乐无私奉献 红烛的“灰”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比较阅读 红 光 泪 灰 总结 蜡烛 红烛 炽热、赤诚 希望照亮国家、拯救世人 因理想受阻而产生的焦虑之情 为拯救世人主动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 为拯救世人主动自我牺牲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因难以承受相思之苦而悲伤难耐的忠贞 因难以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的躯体 悲伤之情 【学习任务三】 研读三美 在创作诗歌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