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 PAGE PAGE 1 高中语文《登高》学历案 教材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阅读鉴赏” 主 题:《登高》(杜甫) 课 时:1课时 课标要求: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全诗,能够读准字音、正确解释字词。 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理解诗人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 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过程: 环节一:自学反馈(建议用时:6分钟) 一、自读下面“知人论世”部分,了解本诗背景知识。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 杜甫写这首诗时55岁,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诵读诗歌。 听名家的视频朗读之后,仔细阅读课下注释,自读本诗二到三遍,品味感情基调。自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 三、自我检测。根据注释,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写了哪些内容??(复习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意象: 内容:前四句 后四句 2.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形容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答: 环节二:群学探究(建议用时:6分钟) 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品味本诗的意象特征、妙字佳句、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并写出对下面四个问题的理解。 1.前四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试描述。 答: 2.从前四句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意境?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答:

文档评论(0)

183****9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